征兵索赋罢何时,西蜀东韩事可危。
戈戟舌端谋国少,军麾纸上出关迟。
天威未取鲸鲵僇,庙算犹同燕雀嬉。
战守茫茫纷聚讼,狐臣纬恤泪空垂。
【注释】
壬戌:即公元842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征兵索赋:征兵征敛赋税。罢:停止。西蜀东韩:指四川(西蜀)、辽东(东韩)。事可危:国事危险已极。戈戟:兵器。舌端:口中。谋国少:献计献策少。军麾:军旗指挥。纸上出关:纸上谈兵,不战而胜。天威:皇帝的威严。鲸鲵僇:大鱼、小虫都杀尽。燕雀嬉:燕子和麻雀戏谑。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成都府尹期间,时值唐王朝与吐蕃作战,成都成为后方大本营,诗人感时忧国,遂有此作。
首联“征兵索赋罢何时,西蜀东韩事可危。”起句点明时间与地点,写在战争时期,朝廷征兵索赋,战事未息,国家处于危机之中。“征兵索赋”,指唐王朝征调民夫、征集物资以应战,这既是对当时战争状况的真实反映,又暗寓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愤慨之情。“西蜀东韩”指四川(西蜀)、辽东(东韩),这两个地方地处边陲,形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事可危”表明国家正处于危急关头,形势十分严峻,不可收拾。
颔联“戈戟舌端谋国少,军麾纸上出关迟。”“戈戟”指兵器,这里指军事器械;“舌端”指口中,这里指言论、意见或建议。“谋国少”是指献计献策的人少,说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对战争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提出切中要害的良策。“出关迟”是指从长安出兵征讨吐蕃的战争尚未开始,也暗示朝廷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去讨伐吐蕃。“出关迟”既反映了吐蕃势力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软弱无能的担忧。
颈联“天威未取鲸鲵戮,庙算犹同燕雀嬉。”上句“天威”指皇帝的威严,下句“庙算”指朝廷的谋略。“鲸鲵戮”指将敌人消灭殆尽。“燕雀嬉”指像燕子、麻雀那样嬉戏玩耍,无忧无虑。“天威未取鲸鲵戮”表明朝廷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敌人并未被消灭殆尽。“庙算犹同燕雀嬉”则表示朝廷的谋略与燕雀一样,没有真正的战略眼光,只是玩弄权术,无所作为。这一联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缺乏统一领导和明确战略方针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和愤懑之情。
尾联“战守茫茫纷聚讼,狐臣纬恤泪空垂。”上句“战守茫茫”形容战争与防守形势混乱不堪。“狐臣纬恤”指那些奸诈狡猾的大臣只顾自己利益而不考虑国家安危。“泪空垂”是指这些奸臣们为了个人私利而流泪叹息,却无法挽回国家危亡的局面。“狐臣”在这里讽刺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奸臣们,他们虽然能够为自己谋取私利,但并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全诗通过对唐王朝与吐蕃战争时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软弱无能、政治腐败以及奸臣当道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危机所在,呼吁朝廷要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备战,保卫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