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六计程,零雨日三四。
初犹挟旸辉,倏忽万山翳。
吾踪逐凫鹜,心疚匪一事。
况闻徒御喧,日昃无爨处。
无爨汝苦饥,心疚我苦瘁。
公私各有役,讵得论贱贵。
老渔指前峰,此候势滂霈。
未暇虞舟航,即恐沉厚地。
何当断云根,掣碎雨师旆。
居然见廓清,一使行者快。

【注释】

巴江:指汉水,源出陕西汉中县。六计程:指从长安到巴地的行程。零雨:指小雨。日三四:指时序。挟旸辉:阳光照耀。倏忽:忽然。万山翳:遮蔽了万重山峰。吾踪:指我的踪迹。心疚匪一事:心里感到愧疚的事没有一件。徒御喧:官署里的车马喧闹。日昃:太阳偏西。无爨处:没有做饭的地方。汝:你。苦饥:饥饿。我苦瘁:我劳累。公私:公和私。贱贵:地位高低。老渔:一位老年渔民。前峰:前面的山峰。势滂霈:气势滂沱。虞:担心。即恐沉厚地:恐怕会淹没大地。何当:什么时候才能。断云根:斩断云的根。掣碎雨师旆(pèi):使雨神的旗子被撕裂。廓清:开阔明朗。见廓清:看见开阔明朗的天空。一使行者快:使行走的人心情愉快。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放巴州途中,表达了对旅途艰辛和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中描绘了巴江一带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首联“巴江六计程,零雨日三四。初犹挟旸辉,倏忽万山翳。”开篇点题,交代了自己在巴江一带的行程和所见的景象。巴江是指汉水,诗人沿着这条河流行进,沿途看到了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飘洒的细雨。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细雨比作万重山峰,形象地描绘了雨景的壮丽和多变。同时,诗人还观察到了天空中的阳光逐渐变得暗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颔联“吾踪逐凫鹜,心疚匪一事。况闻徒御喧,日昃无爨处。”诗人继续描绘了自己的行动和心境。他跟随一群鸭子和野鸭前行,心中却充满了愧疚。因为自己的行为可能给百姓带来麻烦,所以感到不安。同时,也听到了官署里的车马喧哗声,说明官府的工作繁忙,百姓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里的“日昃无爨处”意味着官府里没有地方做饭,进一步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

颈联“无爨汝苦饥,心疚我苦瘁。”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和担忧。他们因为饥饿而受苦,而自己却因为劳累而疲惫不堪。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双方的不同境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尾联“公私各有役,讵得论贱贵。老渔指前峰,此候势滂霈。”诗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他认为公与私之间应该相互配合,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最后,诗人引用了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位年迈的渔夫指着前面的山峰说,那里的天气将会非常晴朗。这里的“滂霈”意味着雨水充沛,暗示着天气即将转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巴江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诗歌的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