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帘飒飒似潇湘,入望云山忽渺茫。
芦荻响寒喧隔岸,芙蓉香老湿横塘。
潜供晓睡过僧院,暗送秋怀上客床。
四野沉溟重九近,东篱愁杀御衣黄。
【诗句解析】
“疏帘飒飒似潇湘”,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雨景图。“疏帘飒飒”形容窗帘被风吹动的声音,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似潇湘”则让人联想到潇湘水系,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有山水的地方。
“入望云山忽渺茫”,诗人抬头看着远处的山峦,只觉得它们变得模糊而遥远。“渺茫”一词,用来形容山的形态,给人一种空灵、朦胧的感觉。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峦的向往和感慨。
“芦荻响寒喧隔岸,芙蓉香老湿横塘”,诗人继续描述他的所见所闻。“芦荻响寒喧”描绘了芦苇在秋雨中瑟瑟作响的情景,“喧”字表现了雨声的密集和响亮。“隔岸”意味着诗人站在岸上,只能远远看到对岸的景物。“芙蓉香老湿横塘”则描述了荷花在秋雨中的凋零和湿润的景象,这里的“芙蓉”指的是荷花,而“香老”则暗示着荷花已经凋谢。“湿横塘”则进一步强调了雨水给池塘带来的湿润感。
“潜供晓睡过僧院,暗送秋怀上客床”,这两句诗人转向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潜供晓睡”意味着他可能在雨天入睡,而梦中可能经历了一些美好的事物。“过僧院”表示他可能在雨中拜访寺庙,与僧人共度时光。“暗送秋怀上客床”则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可能是因为没有朋友相伴,或者因为天气阴沉。
“四野沉溟重九近,东篱愁杀御衣黄”,诗人的视野再次开阔,他注意到了周围的景色。“四野沉溟”描绘了四周一片宁静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秋雨中。“重九”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诗人在这里提到了节日临近,也许是在期待这个节日的到来。“东篱愁杀御衣黄”则表现了一种忧愁的情绪,可能是因为季节的变化,也可能是因为某种情感的纠结。这里的“御衣黄”指的是皇帝的衣服颜色,象征着尊贵和权力。诗人用这种颜色来表达自己的忧愁情绪,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不如意。
【译文】
疏帘飒飒如潇湘,遥望云雾山色渺无踪。
芦苇荻丛秋雨中,传来阵阵声响隔河中。
荷花凋落香满塘,晨昏更替人入梦。
秋意渐浓情难抑,重阳将至思红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雨景色和抒发个人感受的抒情诗。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描绘,将秋雨中的景象和心境细腻地展现出来。
首联“疏帘飒飒似潇湘,入望云山忽渺茫”,通过“疏帘飒飒”和“似潇湘”的描绘,营造出了一个秋雨纷飞的画面。诗人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色,觉得一切都变得模糊而遥远。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的向往。
颔联“芦荻响寒喧隔岸,芙蓉香老湿横塘”,诗人继续描绘秋雨中的景色。芦苇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仿佛在为秋雨加油助威;而荷花在秋雨中显得更加凋零,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却也让池塘更加湿润。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对于生活的感慨。
颈联“潜供晓睡过僧院,暗送秋怀上客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景色之中。在秋雨中,诗人找到了一种安宁和宁静的状态,他甚至能在雨声中入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寄托给了秋雨,让秋雨为他送去了深深的思念。
尾联“四野沉溟重九近,东篱愁杀御衣黄”,诗人的视线再次扩展到了整个天地之间。他注意到了秋雨即将来临的季节变化,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忧愁之情投射到了重阳节的象征物——皇帝的衣服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权力和地位的厌倦和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