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邪除尽不疑猜,昔日公输巧制来。
正是得人轻借力,定然分别栋梁材。

【注释】

曲邪:比喻不正当的歪门邪道。

得人轻借力:得到别人的帮助,可以借来力量。

栋梁材:指人才或能担当国家大事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锯子在工作时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公平和正直的追求。

“锯子”是本诗的主题,诗人用它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锯子的细致观察,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只要我们坚持正义与公正,就能够像“公输巧制”一样,将不正当的歪门邪道清除干净。这里的“公输巧制”指的是古代著名工匠公输班(鲁班)发明的木工工具,如锯、刨等。公输班被誉为“土木之工祖”,他的智慧和技艺为后世所敬仰。

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得人轻借力”的观点。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力量。这里,诗人借用了“得人轻借力”这个成语,表达了自己对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共同的目标。

诗人以“定然分别栋梁材”这句话作为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过考验的人才会被重用,成为栋梁之材。这里的“栋梁材”指的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即那些能够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诗人认为,只有具备真才实学、能够担当国家大事的人,才能够被重用。这也是他对人才的一种期待和要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锯子”这一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公正、公平和正直的追求。同时,诗歌也传递了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理念,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