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平居野兴深,花边立马此登临。
云林未许成归隐,尘世惟思学醉吟。
若下风流新蚁绿,长安春巳旧貂金。
芳菲迟尔来何暮,叶底流莺正好音。
【注释】:
看花出郊村店小饮:在郊外赏花,到村中小店饮酒。
异国平居野兴深:我在国外定居,对野外的景色兴趣浓厚。
云林未许成归隐,尘世惟思学醉吟:云林山中不能成为隐居之所,世上只愿学醉吟。
若下风流新蚁绿,长安春巳旧貂金:若下风韵如同新生蚂蚁的新绿一般,长安春天已过,旧时貂皮金带依旧。
芳菲迟尔来何暮,叶底流莺正好音:花儿虽然开得晚一些,但鸟儿鸣唱之声最是动听。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春,诗人从国外归来途中路过河南时所作。此诗为组诗《洛中访李七庄》的第二首。诗人因官外贬,心情抑郁,行至洛阳,偶遇故人李七,遂与李七同游洛阳郊外。
首联:“异国平居野兴深,花边立马此登临。”诗人因官外贬,心情抑郁,行至洛阳,偶遇故人李七,遂与李七同游洛阳郊外。“异国”点明诗人被贬之原因,“平居”表明诗人心境闲逸,而“野兴深”则表明他仍怀乡之情,所以这一句看似闲适,实则蕴含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颔联:“云林未许成归隐,尘世惟思学醉吟。”诗人虽身处异域,但内心仍然怀有一种归隐的向往,这种向往源于他对尘世的厌恶。然而,他又知道,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只有像陶渊明一样醉酒吟咏才能暂时忘记内心的痛苦,所以他只能选择“学醉吟”,以此排解心中的苦闷。
颈联: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一个是“若下风流新蚁绿”,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美好。另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思》,意思是说虽然春天过去了,但是春天的记忆依然留在心中。这两个典故共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留恋。
尾联:“芳菲迟尔来何暮,叶底流莺正好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即使花儿开得晚一些,也没关系,因为只要听到鸟儿的歌声,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里的“叶底流莺”象征着春天的美好,而“正好音”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