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竹亭前竹万枝,兴来刻竹醉题诗。
裁成龙笛青瑶管,斫就鱼竿绿玉池。
啸咏宵分闲鼓吹,平安日报偃旌旗。
风流何羡杨州鹤,紫脱苍筤别有奇。
绿竹亭为李前渠赋
绿竹亭前竹万枝,兴来刻竹醉题诗。
裁成龙笛青瑶管,斫就鱼竿绿玉池。
啸咏宵分闲鼓吹,平安日报偃旌旗。
风流何羡杨州鹤,紫脱苍筤别有奇。
【注释】
- 绿竹亭:即绿竹亭子。
- 李前渠:指李绅(772—846),字公垂,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宰相。
- 万枝:形容数量众多。
- 兴来:兴致来了。
- 龙笛:古代用龙形装饰的长笛。
- 鱼竿:一种长杆状的钓鱼用具。
- 啸咏:吹奏箫声。
- 宵分:夜晚将尽时分。
- 偃旗:收起军旗,表示停止战斗。
- 紫脱:指紫色的鹤羽脱落,这里指鹤的尾巴。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李绅的一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竹林风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竹林中的美景与人物活动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首句“绿竹亭前竹万枝”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绿竹亭前的竹子郁郁葱葱,犹如万枝翠竹般繁茂。这里的“竹”不仅是自然界的植物,更是诗人心境的象征,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傲岸的品质。
第二句“兴来刻竹醉题诗”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在闲暇之余,如何将这份宁静和愉悦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他拿起刻刀,在竹枝上尽情地挥洒着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仿佛在竹叶上刻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这种创作过程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抒发。
第三句“裁成龙笛青瑶管”则是诗人对竹笛的巧妙利用。他将竹子制成了乐器,使其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仿佛龙吟凤鸣一般动人心魄。这种技艺的运用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第四句“斫就鱼竿绿玉池”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竹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他巧妙地将竹子削成了一根根鱼竿,悬挂在清澈见底的池塘里。这些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诗人则静静地欣赏着这一切,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这种场景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第五句“啸咏宵分闲鼓吹”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在夜晚的竹林中吹奏着箫声,与其他文人雅士一起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六句“平安日报偃旌旗”则寓意着和平与安宁。诗人在这里用“偃旌旗”来形容战争的结束或停战的状态。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战争的结束带来的和平与安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第七句“风流何羡杨州鹤”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以扬州鹤为榜样,表达了自己追求高雅品格和超凡脱俗的理想。这里的“风流”一词既是指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形象,也是指那种超越世俗、独树一帜的精神风貌。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最后一句“紫脱苍筤别有奇”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升华。诗人将紫色的鹤羽脱落形容为一种独特而神奇的景象。这种色彩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