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渔翁鼓枻吟,忽传五马特相临。
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
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
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刘风山太守,名不详,字不详,号风山。南宋末元初人。据《宋史·艺文志》载,“风山有诗一卷,今存”。
首联:正和渔翁鼓枻吟,忽传五马特相临。渔翁鼓枻吟,指渔翁在船上击鼓吟咏,正逢刘风山来访。渔翁是隐者,以渔为生,与刘风山是故人之交。渔翁的“吟”,表现了他闲适自得的心境。忽传五马特相临,说刘风山突然来到。五马,指皇帝的车马仪仗。特相临,表示非常荣幸的接见。
颔联: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此句写刘风山的到来,给渔翁带来了极大的惊喜。“清风”“细雨”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山水画面,而“尘榻”“柴门”又表现出了渔翁的质朴生活。刘风山的到来,让渔翁有了“纡仙步”,即得到了神仙般的待遇。“细雨柴门”,点出时间、天气和环境,也渲染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气氛。“听好音”,说明刘风山到来之后,渔翁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开始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颈联: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陶馆,即指刘风山的住所。停云,形容云层高远,好像要停下来一样。陶馆停云,指刘风山来后,他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披雾,披上云雾。乐庭,指书房。披雾道情深,指刘风山来后,他与鱼翁一起探讨学问,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尾联: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野外没有供给,但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太华峰,即华山。太华峰头拟共寻,指刘风山与鱼翁一起去华山拜访。这两句表达了刘风山对鱼翁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学术的追求和热爱。
【答案】
刘风山太守见访高峣
正和渔翁鼓枻吟,忽传五马特相临。
清风尘榻纡仙步,细雨柴门听好音。
陶馆停云幽兴起,乐庭披雾道情深。
不嫌野外无供给,太华峰头拟共寻。
译文:
刘风山太守突然来访高峣
正好和渔翁在船边唱歌吟诗,忽然传来消息说是皇上驾临。
清风拂过茅屋使仙步慢行,细雨洒落在柴门之上倾听佳音。
在陶馆停留欣赏云起云落,在乐庭中披着云雾谈论学问情意深长。
不嫌弃野外缺少供给品,打算一同前往华山去探访。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的前四句写刘风山太守突然造访高峣,并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诗人通过写渔翁的歌声和刘风山的来访,营造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色之中。
诗的后四句主要描写的是刘风山与渔翁之间的友情。刘风山与渔翁都是隐士,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在一起吟诗作赋、谈天说地,彼此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然而由于刘风山的到来,使他们不得不分居两地。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保持着联系,相互关心,相互鼓励。
这首诗语言优美自然,意境深远广阔,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