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隅流落鬓成丝,为忆家林恼梦思。
沃野喜看平似掌,春郊载酒正花时。
徐及泉相送至斜堰河
滇隅流落鬓成丝,为忆家林恼梦思。
沃野喜看平似掌,春郊载酒正花时。
注释:
- 徐及泉相送至斜堰河:徐及泉与我作别后,我来到了斜堰河边。
- 滇隅流落鬓成丝:我在云南边境地区漂泊,头发都变白了。
- 为忆家林恼梦思:我思念着家乡的树林,梦中也常常想念它。
- 沃野喜看平似掌:我喜欢看到广阔的田野,就像手掌一样平坦。
- 春郊载酒正花时:春天的郊外,载着美酒赏花正好的时候。
滇隅流落鬓成丝,为忆家林恼梦思。
沃野喜看平似掌,春郊载酒正花时。
徐及泉相送至斜堰河
滇隅流落鬓成丝,为忆家林恼梦思。
沃野喜看平似掌,春郊载酒正花时。
注释:
秋风引 霜凛衔芦急,秋深悬炭轻。 觱篥吹篱响,熠耀傃阶明。 卢女流黄色,班姬捣素声。 谁教《明月引》,翻作《苦寒行》。 赏析: 《秋风引》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此诗以“秋风”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寒冷和肃杀之气。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 首句“霜凛衔芦急”,描绘了深秋时节霜冷刺骨的景象。“霜凛”二字,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通过描绘中麓的美景和李伯华的特点,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中麓何山隐,青丘太岳东。 - 注释:中麓,指的是中麓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何山隐,意为隐居在何处的山。青丘,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滕州市北。太岳,指的是泰山,中国五岳之一。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中麓山和青丘的位置,以及泰山的雄伟,表达了对友人隐居之所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与分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核情感和手法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夏雨 微凉生细雨,半夜似新秋。 玉轸琴丝缓,金炉香气浮。 檐花溅碎滴,地镜俯清流。 东阁多闲暇,西池好倡酬。 注释: 1. 微凉生细雨:微风带来一丝凉爽,细雨纷纷而下。 2. 半夜似新秋:深夜时分,仿佛秋天的气息弥漫开来。 3. 玉轸琴丝缓:形容琴声悠扬,如同玉石制成的轸(zhen)在弹奏,琴弦缓缓流淌。 4. 金炉香气浮:形容香炉中散发出的香气袅袅上升,飘散在空中。 5. 檐花溅碎滴
【注释】 星回之夕:指夜晚,即夜深时。 美丈夫:这里指诗人的好友。 自称:自称我,以自谦的口吻自称。 公独无诗赠我乎:你难道没有诗送给我吗? 梦一:在梦中。 四句:四句诗,指《离骚》中的四段抒情文字。 觉后:睡醒以后。 文藻:指才华和文采。 三闾:屈原的三个兄弟名,因封于三闾而称三闾大夫。此处借指屈原。 幽怀:深藏不露的情怀。 《九辩》:即《楚辞·九辩》,是屈原的作品。 云为巫峡赋
【解析】 “锦城夕”是这首诗的起兴,起兴是诗歌中一种常用的手法,它是指诗歌开头用某些事物来引起所要写的内容。起兴往往用一些富有特征的事物或景象作引子,引出下文的描写和抒写。此诗句中的“锦城”,即指成都,这是诗人的故乡;“锦波”则指锦江。这两句的意思是:在成都的黄昏里,锦江水面澄净如练,丹楼映衬着晚霞辉映。 第二联,“江光二流暝,桥影七星稀”。意思是说,在成都的黄昏里,锦江水光与江上灯火交相辉映
注释: 下连山:即下临山水。 一辞青锁直,长望碧山阿:辞别了青山,直望远处的山峦。 乡树云中出,京尘马上多:家乡的树林在云雾中露出,京城中的尘土在马背上飞扬。 钓航依水竹,精舍入烟萝:钓鱼的小舟靠在水边的竹子上,精舍的门进入烟雾缭绕的萝蔓之中。 春色催归兴,风光待啸歌:春天的景色催发了我的归乡之志,美好的风光等待着我去吟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故土、踏上征途的心情。首联“一辞青锁直
【注释】 1、宁郭: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2、星从鸦背出,月傍马头生:乌鸦背上的星星像箭一样射出,马头的月亮如钩似剑。 3、雪店:指卖酒的小店铺。“悬灯影”:指夜晚,灯光映在雪上,形成影子。 4、寒谯(qiáo):古时城门外报更的鼓楼。角声:指谯楼的号角声。 5、乡园:指故乡的园林。日远:指太阳已经落山很远了。瑶京:指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地。 【赏析】 《夜次宁郭》是一首羁旅怀乡之作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碧水琉璃净 - 此句描述的是清澈透明的碧水,如同纯净的琉璃一般。 - 注释:形容水质清澈,如琉璃般明亮透彻。 - 朱桥牛斗新 - 此处“朱桥”指的是颜色鲜红的桥梁,而“牛斗”可能是指天空中星星排列的景象。 - 注释:朱桥指红色的桥,通常在古代文学中用来形容桥的颜色鲜亮;牛斗则可能是指牛郎星和织女星,常用于象征天体或星座。 - 风花回曲岸 -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早发解州:清晨出发前往目的地解州。 2. 旅宿先鸦起:旅途中的驿站,天还未亮,乌鸦已经开始鸣叫。 3. 归心与雁争:形容旅途的辛苦和对家的深深思念,如同大雁争相南飞般急切。 4. 冰霜残腊路:路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霜,描绘了一幅寒冷而清冽的冬日景象。 5. 花柳上春城:春天的城市里,花儿柳树已经绽放,生机勃勃。 6. 隐士嘲西笑:诗人以隐士的身份嘲笑那些在西边追求名利的人。
注释: 凉牗:指秋天的窗户。方开:刚刚打开,即刚刚敞开。一幅天:一帘秋色。疏星点缀:稀疏的星星点缀着。冷金笺:冷色调的黄色纸。嗈(yā)鸣雁过横斜字:大雁飞过时,在纸上留下了“横”和“斜”的字迹。写出秋声赋一篇:用大雁飞过后在纸上留下的字迹来描写秋天的声音,就像写了一篇《秋声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凉牗方开一幅天”,描写了秋天的窗户,刚刚敞开
注释:菜子花如同黄金般耀眼,仿佛可以看见那如兰的膏香。贫贱女子梳头用的水就像是油脂。她怎么能解开衣襟,闻见那芬芳的香气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菜子花如黄金色”用比喻的方式,将菜子花的金黄色与黄金相比,既突出了菜子花的颜色,也暗示了它的珍贵和美丽。接着,“想见兰膏春盎碧”则运用了想象,让人联想到兰花般的芬芳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第三句“贫女梳头水当油”则通过对比
王子渊祠 杨慎《王子渊祠》原文: 玮晔灵芝发秀翘,子渊摛藻掞天朝。 汉皇不赏《贤臣颂》,只教宫人咏洞萧。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玮晔灵芝:指灵芝草,常用于比喻珍贵之物或者品德高尚的人。 2. 子渊:此处指的是诗人的自况,表示其文才卓越。 3. 摛藻:意为挥笔写文章,藻指文辞或才华。 4. 掞天朝:意指文章或才能照耀天地,形容其影响力之大。 5. 汉皇:指汉高祖刘邦,古代帝王之尊称。
徐及泉相送至斜堰河 长沟流水引都江,断岸危桥窄石矼。 并马不知村路远,更穿斜堰渡惊泷。 注释: 1. 长沟流水引都江:意思是说长而深的河流将都江水引导过来,都江即指长江。 2. 断岸危桥窄石矼:意思是说河岸断裂,桥梁险峻,道路狭窄。 3. 并马不知村路远:意思是说和徐及泉并行时,由于路途遥远,不知道村庄在何处。 4. 更穿斜堰渡惊泷:意思是说在穿过斜堰时,被湍急的水流惊吓到了。 赏析:
【注释】 “李径”:指桃树小径。李径,桃树的小路。 桃蹊:泛指桃树小道。 “春来二十四番风”:“二十四番风”出自《诗经·七月》:“四月秀藷(音xiān,一种野菜),五月鸣蜩(tiáo),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这里的“风”,是物候意义上的春天之风。这里用来形容春风。二十四番风,意谓一年四季中,每季都有不同的风候。 “何似”“雕阑”:都是比喻,意思是“不如”。 “雕栏百日红”:指桃花只有百日的鲜艳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1305年的腊月,当时作者在浮梁任职。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境内,是江南名郡之一。浮梁的东门临江,江边有一座浮桥,诗人登上浮桥远眺,看到江头早梅竞开。于是即景赋诗一首。全诗以“梅”为题,但并非写梅,而是借梅花之早绽,暗指浮梁春早。诗中“浮梁银汉亘昭回”句,形容浮梁县城横跨江面的浮桥如银河横亘、星辉闪烁。“不须桂楫迎桃叶”句,意谓不必等待乘船来迎接桃花源中的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