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城桐梓,原东堞垒平。
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夜郎:指古代的贵州一带。桐梓:古邑名,位于今贵州省中部。原:原来,以前。东堞:城上外缘的矮墙,即城墙的东部。垒(lěi)平:修整平整。
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意思是说这些百姓像野鹿一样自由自在,还传说这里曾是翰林学士的驻地。野鹿:比喻平民百姓。翰林:官署名,为皇帝草拟诏命文书,备顾问应对军机大事。
赏析:
“夜郎城桐梓,原东堞垒平。”开篇点明地点——桐梓县。夜郎国因地处偏僻,故有夜郎自大之说,此处以之暗喻桐梓县偏远落后,且地理位置不突出。
第二句写“桐梓”,第三句写“县城”。前半句是实写,后一句是虚写。“东”字,既指县城在城南偏东的位置,更暗示着桐梓县与贵阳府城的相对位置。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写人。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到桐梓来作客,而桐梓又没有文人骚客,所以诗人很失望。然而诗人很快发现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粗俗,反而还把桐梓当成了翰林学士曾经驻足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实,但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答案】
夜郎城桐梓,原东堞垒平。
村民如野鹿,犹说翰林名。
译文
夜郎城中的梧桐树,城垣上的东面城墙已经修建得平坦平整。
那里的村民就像野鹿一般自由自在,他们还在谈论翰林学士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