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中节序苦相催,可奈重阳今又来。
丛菊多情频入梦,浊醪无分且停杯。
独醒翻笑陶潜醉,高咏空怜杜甫才。
未卜明年当此日,更于何地好怀开。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表达思想感情,解答该种题型时,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情感以及诗人的意图。

“丙申正旦”,即正月初七,古人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故称“元日”。诗题中的“正旦”指的就是这一天。“愁中节序苦相催”,诗人写自己因节日而愁。节序催人,是常情;但愁中有欢,又是一种难言之苦。“丛菊多情频入梦”,“丛菊”代指菊花,这里用“多情”来修饰“菊”,表明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重阳”在农历九月九日,又称登高节。《易经》上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大意是说:君子整天干劲十足,到晚上要警惕,即使有危险也不加害自己。“重阳”,也就是九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可奈重阳今又来”,“可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意思是说:无可奈何地迎来了重阳节。“今又来”就是“又来了”,表明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丛菊多情”与“重阳”的相逢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因为这是一年中最能引起人们感伤的节日。“浊醪无分且停杯”,“浊醪”是浊酒,“停杯”是停止饮酒。“浊醪无分”,意即浊酒无人能分享,只能独自饮下。“且停杯”表明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沉溺于享乐之中;“无分”说明诗人不能与众人一起欢度这佳节。“独醒翻笑陶潜醉”,“独醒”是指诗人清醒地面对现实,清醒地思考人生。“陶潜”是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他曾经隐居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诗人把陶潜比作自己的知己。诗人之所以嘲笑陶潜的“独醒”,是因为陶潜的清醒是超脱物外的,而诗人的清醒却是被束缚于现实的。“独醒”与“陶潜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清醒反衬出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不幸。“高咏空怜杜甫才”,“高咏”是高声吟诵的意思;“杜甫才”,指杜甫的才华。“空怜”是徒然怜惜的意思。诗人在独酌时,不禁想起伟大的诗人杜甫,杜甫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他的诗篇流传千古,为后人所景仰;然而,他却一生颠沛流离,未能建树功名。如今,杜甫已不在人世间了,诗人只能空怜其才,徒叹其不幸。“未卜明年当此日,更于何地好怀开。”“未卜”是未知的意思;“何处好怀开”是说不知何处可以尽情畅怀。诗人的愁绪已经够多的了,再过一年又是一年重阳节来临,诗人不知何处才能尽情畅怀。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诗人虽然对现实生活充满了不满,但又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在孤独中度过每一天,这种矛盾心理使诗人更加感伤。

【答案】

【甲】

愁中节序苦相催,可奈重阳今又来。

丛菊多情频入梦,浊醪无分且停杯。

独醒翻笑陶潜醉,高咏空怜杜甫才。

未卜明年当此日,更于何地好怀开?

【乙】

重阳佳节又来临,举杯消愁愁更愁。

丛菊多情频频入,陶潜独醒我自醉。

高咏杜陵无遗才,何时得见太平年?

欲将心事付杯酒,明月清风共长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