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羡瞿昙旧法宗,孤高不与世人同。
降魔神力归禅定,破钝钤槌属钜公。
杖锡影摇沧海月,袈裟香度少林风。
几年暂尔酬缘业,却笑浮生类转蓬。
【注释】
用同字韵奉方外交洽南洲:使用同一韵脚的诗,向南方传达。
每羡瞿昙旧法宗,孤高不与世人同:常常羡慕佛祖(瞿昙)以前的方法。瞿昙是古印度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孤高不与世人同,指佛祖在修道时远离尘世、不与世俗人交往。
降魔神力归禅定,破钝钤槌属钜公:以神通降伏妖魔的神力,回归于禅定。破钝钤槌属钜公:打破愚昧的枷锁,属于有识之士。
杖锡影摇沧海月,袈裟香度少林风:手持杖子的影子晃动着大海上的月亮,袈裟散发着香气飘过少林寺。
几年暂尔酬缘业,却笑浮生类转蓬:几年后暂且报答因缘业报,却嘲笑那如蓬草般漂浮不定的一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佛祖修行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思想情感。首联“每羡瞿昙旧法宗,孤高不与世人同”,诗人常常羡慕佛祖以前的修行方式,因为佛祖能够远离尘世、不与世俗人交往。这是诗人对于佛祖修行方式的一种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的追求。
颔联“降魔神力归禅定,破钝钤槌属钜公”,诗人以降魔神力归禅定为喻,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定的理解和追求。这里,“破钝钤槌”指的是打破愚昧的枷锁,而“屬钜公”则是指有智慧的人。诗人认为,只有通过禅定才能打破愚昧的枷锁,实现自我解脱。
颈联“杖锡影摇沧海月,袈裟香度少林风”,诗人描绘了自己手持杖子的影子晃动着大海上的月亮,袈裟散发着香气飘过少林寺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尾联“几年暂尔酬缘业,却笑浮生类转蓬”,诗人表示自己几年之后将偿还因缘业报,但是却嘲笑那些如蓬草般漂浮不定的人生。这里的“酬缘业”指的是偿还因缘业报,而“浮生类转蓬”则是指人生短暂、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诗人认为人生短暂,不应该过于执着于名利等世俗之物,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佛祖修行方式的描写以及自己的内心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