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别君何郁纡,帝城秋色野踟蹰。
离情不学晓云淡,知己渐随烟柳疏。
去国未须言勇退,还家聊且赋闲居。
想应明主不相弃,谁合南山有弊庐。

黄佐《送祁惟允》原文如下:

执手别君何郁纡,帝城秋色野踟蹰。

离情不学晓云淡,知己渐随烟柳疏。

去国未须言勇退,还家聊且赋闲居。

想应明主不相弃,谁合南山有弊庐。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执手别君何郁纡:“执手”指握手,“别君”指离别君主,“何郁纡”意为心中充满了忧郁和不顺畅的情感。整句表达了作者在与君主告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2. 帝城秋色野踟蹰:“帝城”代指京城,“秋色”描绘了秋天的色彩,“野踟蹰”形容在野外徘徊的迷茫和犹豫。整句反映了作者在离开京城时的迷茫和不确定。
  3. 离情不学晓云淡:“离情”指离别之情,“晓云”比喻清晨的天空中的白云,“淡”表示淡然或不显著。整句表明离别之情不应像晨间的薄云那样淡然。
  4. 知己渐随烟柳疏:“知己”指知心朋友,“烟柳”描绘了春天柳树的烟雾缭绕的景象,“疏”可能意味着稀疏或疏远。整句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音会逐渐远离的哀愁。
  5. 去国未须言勇退:“去国”指离开故国,“勇退”意为勇敢地辞官归隐,“言”是说的意思。整句强调在离开国家时不必强调自己的勇气。
  6. 还家聊且赋闲居:“还家”指回到家乡,“赋闲居”意为过上闲暇的生活,“聊且”表示暂且、暂时之意。整句表达了暂时回归家乡,过上闲暇生活的愿望。
  7. 想应明主不相弃:“明主”指贤明的君主,“相弃”意为被抛弃或不被重视。整句表达了对贤明君主不会放弃自己的期望。
  8. 谁合南山有弊庐:“谁合”意为谁会,“南山”指终南山,“弊庐”意为破旧的小屋。整句可能在表达一种假设,即在山中隐居的人是谁呢?

注释

  • 执手别君:握着手告别你。
  • 帝城:指首都或京城。
  • 秋色:秋天的颜色,常用来形容萧瑟凄凉的景象。
  • 踟蹰: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去国:离开国家,离开朝廷。
  • 还家:回到家中,回到家乡。
  • 赋闲居:过悠闲自在的生活。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南山:终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
  • 弊庐:简陋的住所。

赏析

《送祁惟允》是一首充满离别情绪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展望。首句“执手别君何郁纡”,以握手告别为引子,展现了离别的深情和无奈。紧接着,通过对“帝城秋色野踟蹰”的描述,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京城郊外孤独徘徊的画面,增强了离别的沉重感。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自然景物来渲染情感,如“离情不学晓云淡”、“知己渐随烟柳疏”等,这些景物都带有深深的忧伤色彩,反映出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如“想应明主不相弃”、“谁合南山有弊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明君主的仰慕,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思,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送祁惟允》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世界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