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扶黄屋此长征,夷夏分明万古情。
百粤波涛非帝宅,两厓风雨是天声。
气吞蛇豕频挥剑,力尽驰驱尚请缨。
再拜高祠回首地,满山松桂月微明。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刘宰。刘宰(1125-1203),字平国,一字友父,临海(今属浙江)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
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个单元。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谁扶黄屋此长征,夷夏分明万古情。
百粤波涛非帝宅,两厓风雨是天声。
气吞蛇豕频挥剑,力尽驰驱尚请缨。
再拜高祠回首地,满山松桂月微明。
注释:
谁:是谁。黄屋:指皇帝的车驾。
扶:扶持,支持。
此:此处,这里。
长征:长途远行。
夷夏:指中原和南方少数民族。
万古情:永远流传的情感。
百粤:泛指南方各州郡。
非帝宅:不是帝王的住处。
两厓:指福建的漳州和广东的潮州。
天声:上天的命令。
气吞蛇豕:形容气势如虹,威猛无比。
频挥剑:频繁地挥舞着手中的武器。
驰驱:奔驰疾走。
请缨:表示愿意为国效力。
再拜:再次行礼。
回顾之地:回头看看曾经走过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刘宰在一次祭祀大忠祠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又流露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