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优诏下明光,拜赐蠲租喜欲狂。
岂意春农归浩荡,遂令生事转凄凉。
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
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

【注释】

《感雨二首》,即《感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此诗写诗人在春末因忧时伤事而感物生情,借雨兴叹的情景。前两句写去年诏书的恩惠,后两句写今年农人的生活。

优诏:美意的诏令。明光:汉代宫殿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

蠲租:免除赋税。

浩荡:指农事繁忙,收成丰富。

生事:生产活动。

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诗人在春天里,看到松菊依然茂盛,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对琴和书进行了检查,发现它们被雨水淋湿了。

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看到田野中哭泣的人,以及陆地上的船只,都映入眼帘,不禁让人联想到君王,可能是为画上这些景象进献君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末因忧时伤事而感物生情,借雨兴叹的诗作。

开头两句:“去年优诏下明光,拜赐蠲租喜欲狂。”意思是说,去年皇帝颁下诏书,免除农民的赋税,使得农民欣喜若狂。这里的“诏书”是指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正月,唐文宗下诏免除天下百姓所欠租税一年,以济时艰。这里诗人用“优诏”一词,是赞扬皇帝恩泽如山。“下明光”,即下到明光宫。明光宫在河南洛阳,是唐朝皇宫之一,也是当年文宗的行宫。诗人在这里用笔触细腻地写出了皇帝诏书的恩德,使农民们欣喜若狂。

好景不长,诗人接着写道:“岂意春农归浩荡,遂令生事转凄凉。”意思是说,没有想到春天里农民们都回来了,却使得农事变得凄凉起来。这里的“浩荡”是形容农民回来的众多、繁忙的景象。“遂令生事转凄凉”,是因为农事繁忙而带来的一种凄凉之感。

第三句:“护持松菊欣无恙,点检琴书湿不妨。”意思是说,在春天里看到松竹菊花依然茂盛,感到十分欣慰;同时对琴和书也进行了检查,发现它们被雨水淋湿了。这里的“护持松菊”指的是诗人自己对自然的爱护之心。

第四句:“野哭陆沉俱在眼,可能图画献君王。”意思是说,看到了田野中哭泣的人,以及陆地上的船只,都映入眼帘,不禁让人联想到君王,可能是为画上这些景象进献君王。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想象,通过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国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