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水相逢情转亲,凤台分袂又龙津。
壶公山下家声旧,孺子亭前宪节新。
泽国春深花绕树,亭皋夜静月随人。
轻舟此去江南路,应有清风吹白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好友黄宪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浙水相逢情转亲,凤台分袂又龙津。
“浙水”指浙江,“凤台”是杭州的别称(凤阳),“龙津”是钱塘江的别称。这里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浙水的相遇,两人之间情义深厚如亲人一般,但又要分别,分别时又是分别到龙津这个地方。
壶公山下家声旧,孺子亭前宪节新。
“壶公山”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的一座山峰,而“孺子亭”则是纪念古代贤人孔子的一座亭子,位于今杭州西湖风景区内。这里用“旧”、“新”来对比两位主人公的新旧身份和经历的不同,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泽国春深花绕树,亭皋夜静月随人。
“泽国”指的是水乡泽国的景色,“花绕树”则形容了春天花开满地、环绕着树木的景象。而“亭皋夜静月随人”描绘了夜晚宁静的景致,月光伴随着行人行走的场景。
轻舟此去江南路,应有清风吹白蘋。
“轻舟”指的是小船,“江南路”则是指江南地区的路途。这里诗人设想自己即将乘舟离去,江南的路途上应该有清新的风拂过白色的浮萍(蘋)。
赏析: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诗中运用了很多自然景物作为意象,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别离的情感。同时,李白的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豪放的气概,让人读后能够感受到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离别的痛苦。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风格的特点,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