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满楼前江雾黄,秋风此日洒衣裳。
烟绵碧草萋萋长,雨浥红渠冉冉香。
近侍只今难浪迹,贤声此去有辉光。
寡妻群盗非今日,草奏何人入帝乡。
诗句“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出自明代诗人黄佐的《早秋送何御史》。这首诗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
让我们从“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这两句诗中开始解读。这里,“寒轻市上山烟碧”通过“寒轻”、“市上”、“山烟”、“碧”等意象,勾勒出了一幅深秋时节山间村落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山烟”指的是山间缭绕的烟雾,它因山体、树木、土壤等自然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呈现出淡青色或灰白色,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而“日满楼前江雾黄”,则通过“日满”与“江雾黄”这两个词眼,生动传达了秋天阳光洒满大地、江面雾气弥漫的景象。这种景象既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明媚色彩,也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到来。
我们来看整首诗的创作背景。黄佐(1490-1566年),字才伯,世称“泰泉先生”,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辛巳(152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佥事、广西学政,因母病辞官归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晋侍读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祭酒。历官至少詹事兼翰林学士,为忌者劾罢,弃官归养,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著有《论学书》《论说》《东廓语录》《乐典》及《泰泉集》等。其著作凡39种,数百卷外,还纂《广东通志》70卷、《广西通志》60卷、《广州府志》70卷等。
通过对黄佐的《早秋送何御史》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对古人诗歌创作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次美好致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种情感穿越千年,依然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