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衢何坦坦,乃在东瓯阳。
和风荡原隰,戴胜鸣高桑。
课耕有馀闲,击缶歌慨慷。
世途方好径,而我循其常。
车马带倾覆,贫贱起膏粱。
不见陵陂麦,千载同感伤。

衢村书屋三首为范宪副题

天衢何坦坦,乃在东瓯阳。

和风荡原隰,戴胜鸣高桑。

课耕有馀闲,击缶歌慨慷。

世途方好径,而我循其常。

车马带倾覆,贫贱起膏粱。

不见陵陂麦,千载同感伤。

注释:

衢:道路。

乃:在。

和风:暖风。

戴胜:一种草本植物,叶子有齿状裂开。

高桑:高高的桑树。

课耕:耕种。

慨慷:慷慨激昂的样子。

陵陂:丘陵上的低洼地,即农田中的水塘。

车马带倾覆:车马带翻倒。

膏粱:指富贵人家的饭菜。

千载:一千年。

赏析:

《衢村书屋三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这三首诗通过描绘田间景象,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慨。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天衢何坦坦,乃在东瓯阳”,描绘了宽阔的官道直通远方,而这里正是东瓯之地。这里的“坦坦”一词,形容道路宽广平坦,给人一种宽广的感觉。而“乃在”则表示这里是东瓯之地。

第二首诗“和风荡原隰,戴胜鸣高桑”,描述了田间的景象。和风拂过原野和低洼的地方,戴胜鸟在高高的桑树上鸣叫。这里的“原隰”指的是田地和低洼的地方。而“戴胜”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常常在桑树上筑巢。

第三首诗“课耕有馀闲,击缶歌慨慷”,描述了农民们正在闲暇之余进行劳作。他们敲打着缶唱歌,声音慷慨激昂。这里的“课耕”指的是农民们正在进行耕作。而“击缶”是一种古代乐器,用来演奏歌曲。

第四首诗“世途方好径,而我循其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看法。他认为世上的道路都是走捷径的,而他则选择了一条寻常的路。这里的“径”指的是捷径。而“循其常”则表示遵循常规。

第五首诗“车马带倾覆,贫贱起膏粱”,描述了农民们的生活状况。他们乘坐的车马因为倾覆而陷入困境,原本贫穷的人也因为富贵而变得富足。这里的“膏粱”指的是富贵人家的饭菜。

第六首诗“不见陵陂麦,千载同感伤”,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他看到了曾经在丘陵上的低洼地种植麦子的景象,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只能感叹时间的流逝。这里的“陵陂”指的是丘陵上的低洼地或水塘。而“千载同感伤”则表示一千年来人们都有同样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