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无为法,常调鹿苑琴。
定中酬万用,尘里湛孤心。
万里无依锡,虚囊不取金。
须知四真果,应得证于今。

【注释】

自解:自己领悟;无为:佛教用语,指顺应自然规律的修行方法,即不刻意追求。

调鹿苑琴:指弹奏《鹿苑清音》一曲,此曲传自西域,是佛教中一种清净的音乐。

定中酬万用:指在禅定中能应对万种事物。

尘里湛孤心:在世俗生活中依然保持一颗清净、高远的心。

万里无依锡:指随身携带的锡杖可以随处安放。

虚囊不取金:比喻空寂之心,不受世俗财物所累。

四真果:佛教语,指四大皆空,证得涅槃的境界,也即“佛果”。

应得证于今:应当现在就去证悟这个境界。

【赏析】

这首诗写赠与隆玺禅师的一首偈子。首句“自解无为法”,是说自己已经领悟到无为的修行法门,也就是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而只是通过禅修来体验和领悟佛法的真实内涵。次句“常调鹿苑琴”,是指经常演奏《鹿苑清音》这首曲子,以抒发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第三、四句“定中酬万用,尘里湛孤心”,则描绘了禅定中的心境。在禅定中,能够应对各种纷纭世事,而内心依然保持着清净和高远,不被世俗所扰。这是禅宗强调的“心外无法”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万里无依锡,虚囊不取金”,则是对禅师的劝勉。意思是说,禅师虽然携带着一根锡杖,但并不需要它来证明自己的修行成果,因为真正的修行者是不需要任何物质财富来证明自己的。这也是禅宗强调的“无我”精神。

这首诗通过对禅修的描绘和对禅师的劝勉,展现了禅宗对于无为修行、心灵自由以及超脱世俗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