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落衡阳月,春鸣塞上霜。
往来年岁改,南北海天长。

注释:

咏雁一首:描写大雁的诗句。

秋落衡阳月,春鸣塞上霜。

衡阳:古地名,在今中国湖南省。

塞:边境要塞。

年岁改:岁月变迁。

南北海天长:指天地广阔,南北相隔遥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大雁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四季更替和人生沧桑的感受。

首句“秋落衡阳月”,以衡阳的月亮为引子,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月亮高悬,洒下清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白的纱幕。这里的“秋落”二字,既形容了时间的流逝,又暗示了季节的变化。

次句“春鸣塞上霜”,则是将镜头转向春天。塞上的寒霜已经融化,但依然能听到大雁的鸣叫。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大雁比作有生命的存在,它们在春日里鸣叫,似乎在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

第三句“往来年岁改”,进一步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大雁从南方飞往北方,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它们的迁徙路线就像是时间的轨迹,记录着岁月的更替。这里的“往来”二字,既指大雁的往返飞行,也暗示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末句“南北海天长”,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大雁虽然能够跨越南北的距离,但它们的飞行范围仍然是有限的,而天地的广阔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渺小和无奈。这里的“海天”二字,既指的是自然界的辽阔,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大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四季更替和人生沧桑的深刻认识。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