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
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
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
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
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
董帏凉结蕙,管榻涧霏岚。
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
题蒲涧读书处
编茅临巨壑,伐木憩幽岩。
摇琴初涉涧,投册静窥潭。
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
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
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
董帏凉结蕙,管榻涧霏岚。
予志在山水,宜从云外参。
注释:
- 编茅:编织的茅草。
- 临:靠近。
- 伐木:砍伐木头。
- 摇琴:弹奏古琴。
- 初涉:刚开始接触。
- 投册:投书于案。
- 丽泽:美丽的水泽。
- 方:将要。
- 知人:了解别人。
- 谐:和谐。
- 灵芬:香气芬芳。
- 渊物:深奥的事物。
- 野褐:粗布衣。
- 朝诵:早晨诵读。
- 霜猿:指秋天的猿声。
- 董帏:悬挂帷幔。
- 管榻:竹制的床榻。
- 云外:天空之外。
赏析:
《题蒲涧读书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蒲涧的读书处时的生活情景,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一句“编茅临巨壑”,写诗人在蒲涧读书处的住所是用编织的茅草搭建的,面对着高高的山峡。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句“伐木憩幽岩”,写诗人为了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砍伐树木休息在幽静的山洞里。这一句展现了诗人为了专心致志读书而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地点。
第三句“摇琴初涉涧”,写诗人刚拿起琴开始弹奏,声音渐渐传向山谷深处。这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读书时的雅兴,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和自然的热爱。
第四句“投册静窥潭”,写诗人放下书册静静地观察清澈的潭水。这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欣赏,同时也表现了他的静心和专注。
接下来几联分别写了诗人在读书过程中的各种感受和体验。例如,“丽泽方求益”,“知人谐所耽”,都是说诗人在读书中得到了知识的提升和心灵的满足;“灵芬遥可挹”,“渊物坐能探”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感悟和理解,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考。
最后两句“野褐听朝诵,霜猿闻夜谈”则是描绘了诗人在读书时的日常生活场景。诗人身着粗布衣服,听着晨钟暮鼓的声音,听着秋日里的猿声传来,这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深深的愉悦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述诗人在蒲涧读书处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