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鸟归尽,川原月上初。
落花孤屿寂,残烛短篷虚。
异语闻商税,长歌识夜渔。
因悲湖海迹,已是十年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西南)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晚岁还俗,改字“ 岛”。唐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他与韩愈、孟郊都友善,并称“贾孟”。他的诗歌以清奇警拔著称于世,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价。他的诗歌多写自然景物,题材较为狭窄,语言也极为凝炼。

宿武阳川

天外鸟归尽,川原月上初。

落花孤屿寂,残烛短篷虚。

异语闻商税,长歌识夜渔。

因悲湖海迹,已是十年余。

注释:

  1. 天外:天空之外。
  2. 鸟归尽:飞鸟都已回到自己的栖息处。
  3. 川原:指大地。
  4. 落花:落在地上的花。
  5. 孤屿:孤独的岛屿。
  6. 异语:不同方言的话。
  7. 商税:征收商税。
  8. 长歌:高声歌唱。
    赏析:
    《宿武阳川》一诗,作者在首联中就点出了时令——秋季。秋天,万物凋零,鸟雀纷纷南飞,所以首句“天外鸟归尽”便写出了此时鸟雀们归巢的情景。次联则描写了诗人自己在夜晚的所见所感:“落花孤屿寂,残烛短篷虚。”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寂的夜景图,落花飘落在孤岛上,摇曳着微弱的光芒;一盏残烛摇曳在小船上,映照出一片虚无的影子。这样的景色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静。三联中的“异语闻商税”和“长歌识夜渔”,分别描述了商人谈论税收问题和渔民高歌入眠的情景。这些情景似乎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最后一句“因悲湖海迹”,则是诗人感慨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历程,感叹自己像湖海中的游鱼一样,四处流浪,没有固定的归宿。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静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