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报春晖德,翻成隔九原。
音容嗟已逝,梦寐想犹存。
蒿里秋霜冷,萱闱夜月昏。
凄凉千古恨,挥涕不堪论。
【注释】
- 思亲堂:思念故乡的祠堂。九原:代指坟墓。
- 音容:声音和容貌。已逝:已经逝去。
- 蒿里:古代乡野中死人停灵的地方,这里借指墓地。秋霜冷:指秋季的寒霜。萱闱:指母亲,因为萱草是母亲的象征。夜月昏:指夜间的月光昏暗不明。
- 千古恨:指人世的种种悲哀。挥涕:流泪。不堪论:无法言述。
【赏析】
此诗为悼念远去的母亲而作,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母之情。
开头两句写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却未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莫报”二字,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与无奈。后句“翻成隔九原”,则将这种愧疚转化为一种深沉的悲哀——母亲已经离他而去,再也无法相见。这种感情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转入对母亲形象的回忆与怀念。“音容嗟已逝”,这里的“嗟”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离去的哀叹,也透露出他对母亲生前音容笑貌的深刻记忆。“梦寐想犹存”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状态。他常常在梦中见到母亲的笑容和身影,仿佛她还在身边陪伴着他。然而,这一切美好的回忆终究只是虚幻的,现实的残酷让他不禁感到绝望和无助。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开始转向对母亲逝世后的描写与感慨。“蒿里秋霜冷”一句,通过描绘墓地的寒冷景象,烘托出母亲逝世后凄凉孤独的氛围。而“萱闱夜月昏”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母亲比作夜晚的明月,寄托了她对儿子的深深思念。然而,这种思念并未能改变现实,反而让诗人感到更加悲凉。最后两句“凄凉千古恨,挥涕不堪论”,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流露。他深感人生无常,无法摆脱这种无尽的悲伤和痛苦。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也体现了他对整个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思亲堂”为题,紧扣主题,通过对母亲生前和逝世后的回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叹与无奈。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死、亲情等议题的独特思考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