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承先训,孜孜重义方。
音容长若睹,梦寐讵能忘。
体魄归冥漠,泉台隔渺茫。
过庭言在耳,洒泪向羹墙。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晚年。首联“夙昔承先训”,说明自己从年轻时就接受父亲的教育,“孜孜”表明自己勤勉好学,刻苦攻读。颔联“音容长若睹”是说父亲的音容像在眼前一样清晰,但父亲去世后音容再也无法见到,“梦寐讵能忘”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颈联“体魄归冥漠”是说自己的父亲已经离开人世,“泉台隔渺茫”表达自己无法在泉下与父亲相见的遗憾。尾联“过庭言在耳,洒泪向羹墙”是说父亲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自己却已白发苍苍,无法再为父亲做饭了。
【答案】
译文:
自幼受到父亲的教诲,孜孜不倦地学习。
父亲的音容仿佛永远可见,而梦中也难以忘却。
父亲的躯体已归入冥府,而我们只能隔着遥远的空间思念。
父亲临终前的话还在耳边萦绕,我不禁老泪纵横。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父的深情怀念。全诗以“夙昔”开头,点明自己的家学渊源,“志训堂”就是“遗训堂”,是父亲的书房名。首句“夙昔承先训”中的“夙昔”,即“夙夜”、“朝夕”,表示时刻、经常,这里指从早到晚。“承”字,有接受的意思。“夙昔承先训”,就是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育。“孜孜”,勤勤恳恳的样子,用在这里,是形容自己勤勉好学。第二句“孜孜重义方”,意思是说,自己一生勤勉好学,就是为了坚守正义之道。《诗经·小雅·节南山》说:“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于戏,前王不忘!”意思是要警惕那些不遵循礼义的人啊!所以这句说,我一生勤勉好学,就是为了坚守正义之道。第三句“音容长若睹”的意思是说,父亲的音容就像在眼前一样清晰。第四句说,“梦寐讵能忘”,梦见父亲时,怎能忘记他?这是说,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形象还时时出现在自己的梦中。第五句“体魄归冥漠”的意思是说,父亲去世了,他的躯体已归入了冥界,我们只能在冥漠中为他送丧。第六句“泉台隔渺茫”,泉台指墓地,这里是泛指,表示父亲已离世,我们相隔遥远,不能相见了。这两句是说,父亲的躯体已归入了冥界,而我们只能隔着遥远的空间思念。第七句“过庭言在耳”,意思是说,父亲生前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这一句是承接前面说的“音容长若睹”,意思是说,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他说过的话还时常在耳边回响。第八句“洒泪向羹墙”,羹是肉汁,墙指灶台或厨房。这句的意思是说,为了祭祀父亲,我在灶台旁流泪不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父亲生前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为了祭祀父亲,在灶台旁流泪不止。最后,“洒泪向羹墙”中的“羹墙”,是古代用来祭祀的祭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父的深情怀念。全诗以“夙昔”开头,点明自己的家学渊源,“志训堂”就是“遗训堂”,是父亲的书房名。第一联“夙昔承先训,孜孜重义方”,意思是说,自己一生勤勉好学,就是为了坚守正义之道。第二联“音容长若睹,梦寐讵能忘”,意思是说,父亲的音容就像在眼前一样清晰,梦见父亲时,怎能忘记他?这是说,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形象还时时出现在自己的梦中。第三联“体魄归冥漠,泉台隔渺茫”,意思是说,父亲去世了,他的躯体已归入了冥界,我们相隔遥远,不能相见了。这两句是说,父亲的躯体已归入了冥界,而我们只能隔着遥远的空间思念。第四联“过庭言在耳,洒泪向羹墙”,意思是说,父亲生前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为了祭祀父亲,在灶台旁流泪不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父亲生前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我为了祭祀父亲,在灶台旁流泪不止。最后,“洒泪向羹墙”中的“羹墙”,是古代用来祭祀的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