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尚贞白,尘累皆弃捐。
寸心何所似,璧月澄深渊。
一从辞故乡,高步青云边。
鸣环侍銮坡,俨若瀛洲仙。
岁月忽如流,华发今垂肩。
兴言思旧林,仿佛潇湘川。
万竹密如箦,下有石涧泉。
图之当座隅,抚玩心所怜。
亭亭立苍玉,湛湛涵清涟。
对此足自适,高歌淇澳篇。
永言保贞操,勿渝金石坚。

注释:

君子尚贞白,尘累皆弃捐。

  • 君子崇尚纯洁无瑕的品质,那些世俗的纷扰和烦恼都应该被摒弃。
    寸心何所似,璧月澄深渊。
  • 我的内心深处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就像明亮的玉璧映照在清澈的深潭之中。
    一从辞故乡,高步青云边。
  • 我自从离开故乡后,就高迈地踏上了通往青云的路旁。
    鸣环侍銮坡,俨若瀛洲仙。
  • 如同仙鹤鸣叫环绕着銮坡,显得如此庄严神圣。
    岁月忽如流,华发今垂肩。
  • 时间过得飞快,如今我的头发已经像肩膀一样垂了下来。
    兴言思旧林,仿佛潇湘川。
  • 我想到了过去的树林,感觉好像回到了潇湘的水边。
    万竹密如箦,下有石涧泉。
  • 竹林茂密得如同床铺一般,下面还有清澈的小溪泉水。
    图之当座隅,抚玩心所怜。
  • 将它们画下来放在座位的角落,让人忍不住想要欣赏它们。
    亭亭立苍玉,湛湛涵清涟。
  • 这些竹子挺拔地站立,它们的绿色如同碧玉一样清新透亮。
    对此足自适,高歌淇澳篇。
  • 面对这一切我足够满足了,于是唱起了那首《淇澳》的歌曲。
    永言保贞操,勿渝金石坚。
  • 永远保持你的贞洁之心,不要放弃金石般坚硬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王学士为一位名叫水竹居的人写的题词。诗人通过对水竹居的赞美,表达了对贞节、纯洁品质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主题——君子尚贞白,尘累皆弃捐。这里的“贞白”指的是贞洁、纯洁,而“尘累”则是指世俗的纷扰和烦恼。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远离这些纷扰,保持自己的纯洁和贞洁。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即人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
    诗人通过描绘水竹居的环境和人物形象来进一步展示他的品德。他写道:“寸心何所似,璧月澄深渊。”这里的“寸心”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纯净和坚定,而“璧月”则象征着明亮和清澈。诗人认为水竹居的内心就像明亮的月光一样,清澈透明,没有一丝杂质。这种比喻既表现了他对水竹居品德的赞赏,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诗人继续赞美水竹居的品德。他写道:“一从辞故乡,高步青云边。”这里的“高步”可以理解为超越、超越世俗,而“青云”则象征着崇高的地位和荣誉。诗人认为水竹居一旦脱离了世俗的纷扰,就能够高瞻远瞩,站在更高的境界上。这种表达不仅赞美了水竹居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人又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来进一步展示水竹居的品德。他写道:“鸣环侍銮坡,俨若瀛洲仙。”这里的“鸣环”可以理解为声音响亮、清脆,而“銮坡”则是指帝王的御道或者宫殿前的台阶。诗人认为水竹居如同神仙一样,在帝王的御道上守护着他的尊严和荣誉。这种表达既赞美了水竹居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他对于权力和地位的理解。
    诗人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进一步赞美水竹居的品德。他写道:“岁月忽如流,华发今垂肩。”这里的“华发”可以理解为头发花白、衰老,而“垂肩”则是指头发长到肩膀上的样子。诗人认为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已经到了他头发花白、衰老的时候。但是,尽管他已经老去,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品德和风度。这种表达既展现了他对时间的感慨,也体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认同。
    诗人再次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赞美水竹居的品德。他写道:“兴言思旧林,仿佛潇湘川。”这里的“兴言”可以理解为提起、想起,而“潇湘川”则是指潇水和湘江的汇合处。诗人认为回忆起旧时的山林,就会想到潇湘的水流。这种表达既表现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王学士通过赞美水竹居的品德,表达了自己对于贞节、纯洁品质的推崇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内涵以及丰富的意象而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