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閟宫,纪之金縢。
昔闻神龟,负书出洛。
夏后取则,洪范是作。
今逢圣明,文命诞敷。
获此奇瑞,异世同符。
颂声洋溢,洽乎四海。
福祚绵绵,亿千万载。

【译文】

神龟被关在宫庙中,它的记载用金字封缄。

从前听说神龟,背负书册从洛邑出来。

夏朝君主效法它,制定洪范的典籍。

如今遇到圣明君主,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获得这吉祥的征兆,世代与天命相同。

颂词充满天地,遍布四海。

福祚延续无穷,千万代流传下去。

【注释】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据说有千年寿,能卜吉凶。

閟宫:即“閟室”,指宗庙内供奉神灵的地方。

金縢:古代用黄金制成的封缄。

负书出洛:传说夏禹时,神龟从洛水浮出,背上托着《洛书》,这是夏代的治国方略,后人称为《洪范》。

夏后:指夏王启。

取则:效法。

文命:指周文王,周武王的祖父。

获此奇瑞:获得这吉祥的征兆。

异世同符:不同时代,却有相同的命运。

颂声洋溢:歌颂的声音充满了大地。

洽乎四海:遍布四海。

福祚绵绵:福运延续不断。

亿千万载:亿、万都是虚数,表示长久,千万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以神龟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首句点题,神龟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物,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诗人将神龟比作自己的国家,寓意深远。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神龟的神奇之处。相传神龟背负着《洛书》,这部典籍是夏代的治国方略,被誉为“洪范”。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暗示了国家的治理之道应该遵循先贤的智慧,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第三句则转向现实。诗人提到夏朝的君主效法神龟所背负的《洛书》,制定了治国的方略。这里强调了统治者应当效仿历史经验,以智慧和德行治理国家。

第四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如今的圣明君主能够继承祖先的智慧,使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不仅仅是对国家政治清明的赞扬,也是对国家文化繁荣的期望。

第五句进一步扩展了这一主题。诗人提到神龟的出现象征着吉祥的征兆,暗示着国家的运势将会越来越好。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第六句再次强调了神龟的象征意义。诗人认为,虽然不同时代的命运各异,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命运。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第七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通过颂唱神龟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福。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许。

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用“福祚绵绵”来祝愿国家能够长久地享有好运和福气。他用“亿千万载”来形容这种好运和福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这不仅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信心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