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怪石自芳洲,疑是鳌乘海上浮。
未许翠华重问道,且教凫舄暂寻幽。
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中分五岳秋。
玉液不随丹井落,金椒偏向洞云收。
江亭晚色惊堤柳,闾阖春光到客裘。
最喜使君曾问俗,青郊仍见驾星游。

和洪启进游崆峒岩

崆峒怪石自芳洲,疑是鳌乘海上浮。

未许翠华重问道,且教凫舄暂寻幽。

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中分五岳秋。

玉液不随丹井落,金椒偏向洞云收。

江亭晚色惊堤柳,闾阖春光到客裘。

最喜使君曾问俗,青郊仍见驾星游。

译文:
崆峒怪石矗立在美丽的洲渚上,仿佛是巨大的鳌鱼在海中漂浮。
我不赞同翠华帝后再次来此询问,暂且让凫舄在此寻找一处幽静之地。
攀爬藤蔓,映入眼帘的是三座山峰上的积雪,挥毫洒下,将五岳的秋天一分为二。
这里的美酒并不随着清泉流入丹井,而是被收藏于洞中的云雾之中。
江边的亭子在傍晚时的美丽景色惊动了堤岸的柳树,春天的气息已经吹到了游客的身上。
我特别喜欢太守曾经来到这里询问百姓的生活情况,今天又见到他在青郊游览星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崆峒岩时所作。崆峒岩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北郊,是一处以奇峰异石、飞瀑流泉、古迹名胜而著称的风景名胜区。诗人通过对崆峒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两句“崆峒怪石自芳洲,疑是鳌乘海上浮。”描述了岩石奇特的形状和位置,仿佛是大海中的大鳌鱼正在漂浮。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氛围。

接下来的诗句“未许翠华重问道,且教凫舄暂寻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诗人借“翠华”代指皇帝,暗示他不愿意再被皇帝召见,而是要暂时隐退到这片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扪萝掩映三山雪,呵笔中分五岳秋。”进一步描绘了崆峒岩的自然景观。诗人用手触摸着覆盖着苔藓的岩石,看到了三座山峰上飘落的雪花;同时,他也挥毫泼墨,将五岳的秋天也画了出来。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

“玉液不随丹井落,金椒偏向洞云收。”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玉液和金椒比喻为珍贵的宝物,而它们并没有随从丹井一起落入凡间,而是被收藏于洞中的云雾之中。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珍贵之物的珍视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最后两句“江亭晚色惊堤柳,闾阖春光到客裘。”则是诗人对整个行程的回顾和感慨。他站在江边的亭子里,看着晚霞映照在堤岸的柳树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而春天的气息已经吹到了他的身上,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美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崆峒岩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它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