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鬓老人踏雪来,手持藜杖坐莓苔。单衣破絮苦风冷,抚膺痛哭颜如灰。
我问老人何所哭,答言于今岁九六。少年不识兵火惊,日饱稻粱卧茅屋。
一朝忽报军贴至,关北关南事暂异。顷闻乾坤亦崩坼,鼎湖无处攀龙驭。
咸阳宫阙作尘飞,日暮空闻杜鹃悲。貔貅百万恣横嚼,九土行人尽啼饥。
生男十五从戎戍,生女十五为军妻。老夫年大得二儿,县官抽点防关西。
辞家一去十五载,又调关东射鲸鲵。我欲向邻问生死,吏卒叩门索丁糜。
少儿南山刈马草,飞丹催促嫌行迟。烽烟不靖兵不止,二男万里无归期。
生逢离乱不可说,垂老悲伤那得知。呜呼老人之言有如斯,吾身虽在亦可危,相与痛哭城南湄。
霜鬓老人踏雪来,手持藜杖坐莓苔。
单衣破絮苦风冷,抚膺痛哭颜如灰。
注释:老人头发已白,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他拄着藜杖坐在草地上。他的衣服很破,连絮子都破了,他忍受着寒冷,但是仍然坚持着。他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胸口,悲痛地痛哭起来,他的脸上像灰尘一样灰蒙蒙的。
译文:老人的头发已经斑白,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他拄着藜杖坐在草地上。他的衣服很破,连絮子都破了,他忍受着寒冷,但是仍然坚持着。他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胸口,悲痛地痛哭起来,他的脸上像灰尘一样灰蒙蒙的。
赏析:这首诗通过老人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人的形象,通过老人的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同情和关心,希望老人能够度过困难,过上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