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大乘说禅通,形形色色尽皆空。我观世间一切法,无空等与大空同。
日月星辰雷电击,江山大地豁浑蒙。混元一气谁凿辟,生人生物无终穷。
有身既非本来面,春华秋叶落还浓。哎约一声天地晓,条条赤木白与红。
吮乳便觉滋味好,饥食渴饮欲恶攻。甜桃苦李不相让,爱河欲海恣蛟龙。
予将此理问会丛,丛拈针线把衲缝。他诵金刚摆严偈,我念大学和中庸。
尔我彼此同床梦,譬以歧路不同踪。谁知三教本一教,千派万派总朝宗。
会丛叩我空乎否,茫无对答嘴都空。色即是空空即色,错差一线堕禅狐。
我亦不解空空理,学得空空知也无。君不见敲石出星火,引镜现形模,空空色色漫糊涂。
从此打散蒲团坐,省却面壁剩工夫。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昔闻大乘说禅通,形形色色尽皆空。我观世间一切法,无空等与大空同。
- 注释: 古时的佛教经典中,大乘佛法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对一切现象的超越和理解。这里提到“形形色色尽皆空”,表明世间万物都归为空性,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
2. 日月星辰雷电击,江山大地豁浑蒙。混元一气谁凿辟,生人生物无终穷。
- 注释: 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如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似乎受到某种力量或法则的操控和影响。这种力量或法则,即“混元一气”,是创造和维持宇宙万物的根本动力。
3. 有身既非本来面,春华秋叶落还浓。哎约一声天地晓,条条赤木白与红。
- 注释: 人的身体虽然拥有不同的形态,但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叶子虽然颜色不同,但仍然保持着浓郁的生命活力。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肯定和欣赏。
4. 吮乳便觉滋味好,饥食渴饮欲恶攻。甜桃苦李不相让,爱河欲海恣蛟龙。
- 注释: 婴儿出生后,开始吮吸母亲的乳汁,感受到食物的美好味道;人类在饥渴时会追求美味的食物。这里的“甜桃苦李”、“爱河欲海”都是比喻,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的追求和欲望。
5. 予将此理问会丛,丛拈针线把衲缝。他诵金刚摆严偈,我念大学和中庸。
- 注释: 作者向会丛提出关于佛教教义的问题,会丛则用针线把衣服缝补。这里展示了两位学者各自研究的内容和方式,体现了不同的知识传承和学习方法。
6. 尔我彼此同床梦,譬以歧路不同踪。谁知三教本一教,千派万派总朝宗。
- 注释: 我们如同共同睡在同一张床上的人,各自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追求。然而,实际上佛教、儒家和道家这三教的本质是相通的,它们都源于同一个道理。尽管表现形式和流派各异,但最终都是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
7. 会丛叩我空乎否,茫无对答嘴都空。色即是空空即色,错差一线堕禅狐。
- 注释: 面对会丛关于“空”的提问,诗人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只能以沉默来回应。这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一种禅宗的哲学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的,没有绝对的存在和虚无。
8. 我亦不解空空理,学得空空知也无。君不见敲石出星火,引镜现形模,空空色色漫糊涂。
- 注释: 诗人虽然理解禅宗的“空空理”,但自己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敲击石头会引发火花、镜子中的映像等,发现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没有固定的实质。
9. 从此打散蒲团坐,省却面壁剩工夫。
- 注释: 从今往后,诗人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是直接面对生活和修行。他不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修行、打坐、冥想,而是要用心去体验和领悟生活的智慧。这种生活方式更加自由、灵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禅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