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双峰去,登登向白云。
焚香礼祖罢,说法与僧闻。
萝幌清风入,松门碧霭分。
若无行脚念,终老远尘氛。

送僧景怡住持黄梅四祖寺

杖锡双峰去,登登向白云。

焚香礼祖罢,说法与僧闻。

萝幌清风入,松门碧霭分。

若无行脚念,终老远尘氛。

注释:

  1. 杖锡双峰去:手持锡杖,登上双峰。
  2. 登登向白云:形容山路崎岖,一步步走向云端。
  3. 焚香礼祖罢:指烧香拜祭祖先。
  4. 说法与僧闻:在寺庙中讲解佛法,让僧人听到。
  5. 萝幌清风入:形容窗外的风穿过藤萝的帷幕,带来清凉。
  6. 松门碧霭分:形容山间的雾气如同翠绿色彩,与山林相融。
  7. 若无行脚念:如果不想走遍天下修行。
  8. 终老远尘氛:最终远离尘世纷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了一位名叫景怡的僧人,这位僧人将前往黄梅四祖寺住持。诗人在诗中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和对僧人的祝愿。
    首句“杖锡双峰去”,描绘了景怡僧人携带着锡杖,踏上通往双峰的道路的情景。这里的“双峰”是指黄梅县内的两座山峰,而“杖锡”则是僧人行走的工具。
    “登登向白云”,形容山路崎岖,一步步走向云端,形象地描绘出景怡僧人登山的艰辛与决心。这里的“云”字,既指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色,也暗示了景怡僧人追求真理、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焚香礼祖罢”,指景怡僧人在寺庙中烧香拜祭祖先,祈求庇佑和指引。这里的“焚香”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旨在表达对先人或神灵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说法与僧闻”,则是指在寺庙中,景怡僧人通过讲经说法的方式,向众僧传播佛法,弘扬教义。这里的“说法”不仅包括口头宣讲,还可能涉及书写经文、绘制佛像等其他形式。
    “萝幌清风入”,形容窗外的藤萝笼罩下的轻风拂过,带来了一丝丝清凉的感觉。这里的“萝幌”指的是藤萝编织而成的窗帘,为室内增添了一丝自然的气息。
    最后一句“松门碧霭分”,则是描绘山间的雾气如同翠绿色彩,与山林相融的景象。这里的“松门”指的是山间的树木,而“碧霭”则是指山间缭绕的云雾。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而优美。诗人通过描绘景怡僧人登山、烧香、说法等场景,表达了对其的祝福与期望。同时,诗中的“云”、“萝幌”、“松门”等意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