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卓锡几经春,瀑布源头自在身。
陶陆旧为方外友,宗雷元是社中人。
过溪一笑千年事,浮世重来几劫尘。
江上相逢又相别,野花何处问通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送庐山福上人》,全诗如下:

东林卓锡几经春,瀑布源头自在身。    
陶陆旧为方外友,宗雷元是社中人。    
过溪一笑千年事,浮世重来几劫尘。    
江上相逢又相别,野花何处问通津。    

译文:
东林寺的卓锡(即挂锡)已经经历了几个春天,瀑布的源头自在其身下流淌。
陶渊明和陆游都是我过去的知交,王宗雷先生也是我们社团中的一员。
经过溪流时,一笑而过,千年的事情都显得如此渺小,世间万物都如尘埃一般飘渺不定。
在江上相遇后又分别,不知哪里能找到可以询问道路的驿站。

注释:

  1. 东林卓锡:指在东林寺挂锡(挂单修行)。卓锡,佛教语,意为“以锡作杖”。
  2. 瀑布源头:形容庐山瀑布从山间奔流而下的景象。
  3. 陶陆旧为方外友:陶渊明(陶潜)和陆游(陆游)都是作者的朋友。方外友指的是隐居在世俗之外的朋友。
  4. 宗雷元是社中人:宗雷(宗室雷),是作者的同姓朋友或宗族成员。社中人,这里指的是社团成员。
  5. 过溪一笑千年事:经过溪流时只是一笑置之,认为千年的事情都很渺小。
  6. 浮世重来几劫尘:浮世,指世间、人生。劫尘,指世事如尘埃般纷扰不断。
  7. 江上相逢又相别:在江上再次遇到了朋友并告别了。
  8. 野花何处问通津:在荒野中寻找通往某地的道路,询问当地的居民或向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以及与友人之间的交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贾岛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