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榻东岩第几层,山中主者佛图澄。
浮荣过眼宁非梦,清苦前身本是僧。
斋罢云扃时听讲,诗成雪屋夜悬灯。
虎溪有约仍三笑,自愧为官老未能。

【注释】

和鹤年丁先生宿东岩韵兼呈洪山海禅师:和诗。东岩,在今江西九江市南。

斋罢云扃时听讲:吃过午饭后,关上斋堂的门去听和尚讲课。

自愧为官老未能:自己惭愧因为年纪大了还没有做官的机会。自愧,自我批评;为官,做官(当官)。

【赏析】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诗人与丁鹤年同游庐山东岩,丁鹤年有《和王仲至留题东岩》一诗,王仲至即王令。丁鹤年又作此诗以和,王令也作了一首答谢诗。这首诗是王令对丁鹤年酬和的酬答。

前四句写东岩之胜,五、六句写禅林之趣,七、八句写佛寺之盛,九、十句写自己之意,末二句点题,全诗层次井然,结构严谨,语言清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借东岩而叙其名,“主者”二字,点明地点,点明主人。“佛图澄”即佛陀,晋代僧人,据《高僧传》,他“性爱静虚”,常住庐山东林寺,故称佛图澄。

颔联写东岩之胜。这两句说: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那只是梦中之事;贫苦修行才是本来面目。这里,诗人运用佛教中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哲学思想来说明人生的两种不同态度。“浮荣”指身外之物,“清苦”指内心境界。佛家认为,一切有为法皆因缘和合而起,缘尽则灭,因此说“过眼”。佛家又认为,万法本无自性,故说“宁非梦”。

颈联写在寺院听经诵咒的情景。“斋罢”指吃过早饭之后休息片刻;“云扃”指关闭斋堂门;“听讲”指聆听和尚讲授经文。这两句意思是:吃罢早斋,关上斋堂门,去听和尚讲课。

尾联写在寺院夜读的情景。“雪屋”指僧人居住的茅屋,“悬灯”指点亮油灯。这两句意思是:读完诗稿,晚上就亮起灯火,继续攻读。

最后三句写诗人对佛家学说的领悟。“虎溪有约”指唐代禅宗大师惠能曾在黄梅县(今湖北黄梅)的虎溪寺讲过“顿悟”之说,诗人在这里用这个典故说明佛家学说的精深。“三笑”指禅宗公案中的三笑面,意指佛家禅宗的顿悟之理,即“见性成佛”的道理。“自愧”意为惭愧、羞愧,说自己年纪老了,还未有机会入仕做官。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写出了东岩胜景,又写出了佛家哲理,还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佛家学说的领悟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