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真坊中老孙子,老去今年不知几。
绿蓑短短仅遮身,自小求鱼足生理。
鱼仓蟹舍小蓬门,一带编邻住江涘。
昨夜青山得雨多,门前三尺桃花水。
大家渔具都上船,水面纷然若浮蚁。
小儿捩柁立船梢,老妇供炊在篷底。
大绳属网绝中流,东船才下西船起。
须臾两船相向开,来往风波疾如驶。
前船得鱼先上城,后船回篙刺沙觜。
此宾此主尚杯盘,樵青已卧芦花里。
醒者垂钩醉者眠,东去西来随所止。
不欠官家鱼税钱,荣辱从来不干己。
我家江南山水间,烟树参差绝相似。
作客天涯未得归,一见此图心独喜。
俸钱几时当买山,小筑茅堂三泖尾。
白头方是谢官时,也学渔家从此始。

【注释】

  1. 玄真坊:地名。在今苏州市内,因晋代吴隐之居此而得名。
  2. 老孙子:指隐士。
  3. 绿蓑短短仅遮身:短蓑是蓑衣的一种,用草制成,有绿色的或白色的两种。
  4. 自小求鱼足生理:从小就以此为职业。
  5. 鱼仓蟹舍小蓬门:渔舍。
  6. 一带编邻:形容江边一带的人家密集。
  7. 昨夜青山得雨多:昨夜山中雨水充沛。
  8. 桃花水:春水。
  9. 大家:大家的意思,这里泛指同辈人。上船:乘船。
  10. 大绳属网绝中流:大绳索系着网,从中间穿过。
  11. 东船才下西船起:两艘船相遇时,都停船等待。
  12. 两船相向开:船相向而行。
  13. 往来风波疾如驶:行舟时,风浪很大,如同奔驰。
  14. 前船得鱼先上城:前面一艘船捉到鱼后,便登上城楼。
  15. 后船回篙刺沙觜:后面一艘船返回时,用竹篙刺入沙洲。
  16. 此宾此主尚杯盘:这里是主人和宾客,还在那里饮酒。
  17. 樵青:樵夫。
  18. 荣辱从来不干己:自己的荣辱不与自己有关。
  19. 我家:作者自称。
  20. 山水间:指家乡的山水之间。
  21. 烟树参差绝相似:远处的树木和烟雾,十分相似。
  22. 作客天涯未得归:做客在外,未能回家。
  23. 一见此图心独喜:看见这幅画,心中非常高兴。
  24. 俸钱几时当买山:什么时候才能买山居住。
  25. 小筑茅堂三泖尾:建一座小草房在松江的尽头。
  26. 白头方是谢官时:只有在头发花白的时候,才真正辞去官职。
  27. 也学渔家从此始:也学习渔民的生活方式,从这个开始。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捕鱼生活情趣的小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渔人的活动和周围景物以及捕鱼过程中的紧张、繁忙和闲适等不同侧面,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春季捕鱼的生活情景。
    诗的前四句写渔人的生活。“玄真坊中老孙子,老去今年不知几。”诗人以老孙的身份为线索,勾勒出老孙的生活。“老去今年不知几”一句,写出了老孙年岁已高,却依然过着渔人的生活,表现了老孙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接着,诗人写到渔人在春天捕鱼的情景:“绿蓑短短仅遮身,自小求鱼足生理。”这两句描写渔人的衣着和生活状况,突出渔人的艰苦劳作和劳动成果。“鱼仓蟹舍小蓬门,一带编邻住江涘。”诗人写到渔人在江边的小屋,以及周围的邻居,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景。
    诗人写到了捕鱼过程中的紧张气氛:“昨夜青山得雨多,门前三尺桃花水。”这句诗描写了渔人在下雨之后捕鱼的情况,表现了渔人的勤劳和勇敢。“大家渔具都上船,水面纷然若浮蚁。”这句诗描写的是渔人在捕鱼过程中的忙碌场面,表现了渔人的生活状态和劳动精神。“小儿捩柁立船梢,老妇供炊在篷底。”这句诗则描写了渔家的孩子们和老年妇女的生活,表现了渔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最后四句,诗人写到渔人们在捕鱼后的休闲生活:“大绳属网绝中流,东船才下西船起。”诗人描绘了渔人们捕鱼后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渔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乐趣。“须臾两船相向开,来往风波疾如驶。”这句诗描绘了渔人们驾驶船只时的紧张和忙碌,表现了渔人的勇敢和智慧。“前船得鱼先上城,后船回篙刺沙觜。”这句诗描绘了渔人们在捕鱼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和默契,表现了渔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春江捕鱼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现了渔人们的辛勤劳作、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