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茅舍薄斜阳,少妇含冤只自伤。
两虎在门空吼吼,孤灯终夕独煌煌。
换油未了馀生积,别室谁怜掩泪汪。
裂帛声中人已散,海桃何处问纲常。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一句:

  • 注释:青灯 - 指昏暗的灯光,常用以形容环境的阴暗。
  • 译文:在东坑的茅草屋内,微弱的斜阳照进来。

第二句:

  • 注释:少妇含冤只自伤 - 这里指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因某种原因感到委屈和悲伤。
  • 译文:年轻的女子含着委屈独自伤心。

第三句:

  • 注释:两虎在门空吼吼 - 比喻家中有不和谐的声音或者争执,如同两只猛兽在门口咆哮。
  • 译文:家中仿佛有两只恶兽在怒吼。

第四句:

  • 注释:孤灯终夕独煌煌 - 形容夜晚时分,孤单一人坐在灯光下的情景。
  • 译文:一个人整晚在孤寂的灯光下度过。

第五句:

  • 注释:换油未了馀生积 - 意指生活中还有未完成的事情或未解决的遗留问题。
  • 译文:更换油灯时,才发现余生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

第六句:

  • 注释:别室谁怜掩泪汪 - 指另一个房间有人同情她的泪水,但无人理解她的痛苦。
  • 译文:另一个房间有人怜悯她的泪水,但却没有人能理解她的痛苦。

第七句:

  • 注释:裂帛声中人已散 - 描述一种离别的场景,人们纷纷离开,只剩下撕裂的布匹声。
  • 译文:在撕破的布片声响中,人们已经散去了。

第八句:

  • 注释:海桃何处问纲常 - 这里的“纲常”通常是指儒家的道德规范和家族的规矩,而“海桃”则可能是某种象征性的、难以捉摸的东西。
  • 译文:在何处寻找这些模糊不清的纲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一位黎门烈妇邢氏的故事和她的内心世界。从环境描写到内心感受,诗人都力求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出人物的复杂情感,以及那个时代女性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创伤。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邢夫人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严苛要求。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环境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遭遇与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