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金丛向彩栏,二林偏喜壮奇观。
新枝却带三秋露,晚节那惊九月寒。
盈把任从陶令醉,落英何但楚人餐。
托根还是清华地,毕竟芬芳到玉銮。

【注】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楚人: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这里借指屈原。

玉堂对菊

簇簇金丛向彩栏,二林偏喜壮奇观。

新枝却带三秋露,晚节那惊九月寒。

盈把任从陶令醉,落英何但楚人餐。

托根还是清华地,毕竟芬芳到玉銮。

【注释】簇簇:密集的样子。金丛:金黄色的花丛。二林:即双桂、双楠之合称。偏喜:特别喜爱。壮奇观:壮观的景色。却:反而。那:同“哪”。盈把:满把。任:任凭。陶令:陶渊明。楚人:南方少数民族。清华地:指京城长安附近。玉銮:指帝王。

译文:

菊花在玉堂里盛开,金黄色花丛密集向彩栏。双桂和双楠特别令人喜爱,壮丽景色令人赞叹不已。新枝上带着三秋的露水,而菊花的晚节却不受九月初寒的摧残。满把的菊花任你任意欣赏,像陶渊明一样尽情陶醉;而菊花落英却只是楚人的一种食物而已。菊花生长在京城周围,终年芬芳馥郁,最终能被皇上赏识。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全诗写菊以比贤,托物寄慨,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首联描写了菊花盛开的景象:菊花在玉堂里盛开,金黄色的花丛密集向彩栏。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菊花的美丽与生机。颔联则是对菊花的进一步描绘:双桂和双楠特别令人喜爱,壮丽景色令人赞叹不已。这两句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颈联则转向了菊花的内在品质:新枝上带着三秋的露水,而菊花的晚节却不受九月初寒的摧残。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他对菊花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品格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坚贞不渝的品质。尾联则再次升华了主题:满把的菊花任你任意欣赏,像陶渊明一样尽情陶醉;而菊花落英却只是楚人的一种食物而已。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他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