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人家叹扊扅,海边山壑遍藏尸。
糠秕岂可供常爨,饘粥胡能疗积饥。
鹄立形骸僵卧久,龙钟老病却行迟。
九重正有苍生念,清问应须待帝咨。

【注释】

扊扅(è,古代一种用木制成的槌类工具):槌。

供:供给、供给生活所需。

饘(zōu)粥:稀饭。

鹄立:鹤立,比喻高官显贵。

龙钟:形容老态龙钟、衰老的样子。

九重:指帝王之宫门,即宫廷。苍生:老百姓或百姓。

清问:清问民情,了解民情。应须:应当是。帝咨:帝王咨询。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在京城长安的任上。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首联“海上人家叹扊扅,海边山壑遍藏尸。”意思是说海上的人家感叹着生活艰辛,海边的山谷里到处都是尸体。诗人通过描写海上人家的生活状况和海边山壑里的悲惨景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战争带来的灾难。

颔联“糠秕岂可供常爨?饘粥胡能疗积饥?”意思是说连糠秕都难以满足日常炊事需要,而粗茶淡饭又能治疗饥饿吗?诗人在这里讽刺了统治者只顾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行为。

颈联“鹄立形骸僵卧久,龙钟老病却行迟。”意思是说像鹤一样站立着的尸体已经僵卧了很久,像龙一样衰老的人行走也很慢。这里的“鹄”指的是鹤,象征着高贵;“龙”则是指龙年的人,代表着长寿。诗人通过描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尾联“九重正有苍生念,清问应须待帝咨。”意思是说皇宫里有百姓的忧虑,皇帝应该亲自询问百姓的情况。这里的“九重”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宫殿,象征着权力中心;“苍生”则是指百姓,代表着广大人民。诗人呼吁皇帝关注民生问题,为百姓谋求福祉,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