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报政两年余,卓鲁声华总不如。
遗迹向来询汉楚,淳风今得问庐舒。
据鞍自觉丹心壮,照镜应怜绿鬓疏。
楚泽天高鸿雁远,短歌空复赋三闾。
【注释】
报政:告官。
卓鲁:指汉朝的卓茂、鲁恭等。
淳风:淳朴的风尚。庐舒:《尚书·大诰》“王曰:‘若昔朕其逝,予小子宁能不臧?’”孔传:“若今我之亡也,吾子安得无过。”《尚书·君牙》“惟夏王居郁邑,兆域于元龟,宅于叶谷。”孔传:“夏王居元龟之地,兆域在叶谷中。”后以指朝廷。
楚泽:指汉末刘秀起兵的地方。
三闾:《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毛传:“二乡为闾。言东都之臣,思归故乡。”后因称屈原为三闾大夫,此处指屈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寄书之作。诗的前四句是说:你在山中做官两年多了,你卓茂、鲁恭等人的声名与风采,总还是比不上我呢。后四句是说:你的遗迹以前我曾多次去询问过,如今淳朴的风气现在可以向你请教了。《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郑国的良臣子产死后,郑简公派人前去慰问并表示哀悼。有人对他说:“您过去多次派官吏前往吊唁,我们都没有听到您的回答。”子产回答说:“我听说:国君有话,不必亲自出使来传达。如果国君没有命令,那么即使派使者去吊唁,也只会增加死者的悲伤。”
全诗采用对偶形式,前四句是第一联,后四句是第二联,中间用一联过渡。首联写诗人在山中做官已两三年,而卓茂、鲁恭等人的声望却远远不及自己,表现诗人自谦之意;颔联回忆过去曾到访友人的故地,而今淳朴之风又可向友人请教了,表现诗人怀念友人之情;颈联写诗人看到故友的遗像时,感慨万分,思念友人的心情更加浓烈;尾联则抒发诗人的感慨之情,希望友人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