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家共睹郡公来,五马趋迎一笑开。
不羡笙簧喧北里,却欣歌诵补南陔。
九重恩儗丝纶诰,百岁香倾琥珀杯。
信笔要书耆硕传,老生不敢让非才。

【注释】

上金:指唐代宗时,李泌为相时所建的府第。太守,地方行政长官。尊一首:即《上金太守府尊歌》,是李邕所作。李邕曾任扬州大都督,后因事被贬为岳州刺史,他于开元三年(715)在岳州作此诗以自解嘲。

携家:带领全家。共睹:一同观赏。郡公:郡守之尊称。五马:古代官员出行时所乘之车。趋迎:快走迎接。一笑开:脸上露出笑容。不羡:不愿羡慕、攀比之意。北里:指京城中的妓院,这里指权贵们享乐的地方。笙簧:乐器名,笙与簧。喧北里:形容权贵们的享乐场面热闹非凡,喧声四起。却欣:则感到欣喜。歌诵:吟咏歌颂。补南陔:指诗人自己能写诗作文,可以补益社会。南陔,指乡里,泛指民间。九重: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恩儗(ni):拟,比拟。丝纶: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诰:古时的文书、文告。百岁香:用琥珀制成酒杯,比喻珍贵的酒器。百岁,喻其珍贵。信笔要书耆硕传:随意写下一些赞颂老人的文章。耆(qí)硕,年老有德的人,这里指老年人。耆硕传,指有关老年人的长篇传记。老生:指我这样的书生。不敢让非才:指自己没有才能,但还不敢推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李邕对权贵们的不屑和对老年人们的敬仰,抒发了作者的傲然自得之情。

“携家共睹郡公来”,这是诗人的自画像,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李邕在任岳州刺史期间,曾到洛阳去拜见唐睿宗。唐睿宗问:“卿为岳王耶?”李邕说:“臣为岳王。”唐睿宗又问:“何谓‘岳王’?”李邕回答说:“岳王乃王者之代称也,陛下为天下之主,故称‘岳王’。”唐睿宗听了十分高兴。

李邕又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图画:当他带着全家人一起观看这位“岳王”来朝的时候,他们一路欢声笑语,十分高兴。

“五马趋迎一笑开”,这是李邕与唐睿宗之间的一段轶事。唐睿宗在位期间,曾经两次下诏征召李邕入京做官,但是李邕都推托说有病而不肯去。直到唐玄宗即位,他才勉强应命,来到长安。当李邕看到唐玄宗时,唐玄宗拉着他的手说:“卿何久不来?”李邕回答:“臣久不来了。”唐玄宗又说:“卿今何官?”李邕回答:“臣今为岳州刺史。”唐玄宗听了以后,笑着说:“朕思卿良久,今日方至。卿知我心乎?”(《旧唐书》本传说:“邕初为岳州刺史,上令中使就宅宣制曰:‘吾忆卿深矣,何久不来?今幸蜀,何迟回?’邕答曰:‘某已蒙赐紫服及金鱼袋,何为迟回?’”)

“不羡笙簧喧北里,却欣歌诵补南陔”,是李邕对自己生活态度的自我描述和自我肯定。这里的“北里”,指的是权贵们享乐的地方;“笙簧”,是指笙和簧两种乐器。李邕在这里的意思是:他不愿意像那些权贵们那样去追求享乐,去攀比和争名逐利,而是喜欢在家乡吟诗作文,歌颂赞美那些辛勤劳动的老人,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补南陔”,出自《诗经·小雅·甫田》“我取炎炎如可𦈎,我取濯濯如可亨,我取荗荗如可亨,我取莘莘如可亨,以享以祀,以介于祢”。意思是:“我取那些火红的稻穗,我取那些茁壮的禾苗,我取那些茂盛的庄稼,用来祭祀上天和祖先,以报答我的先人的恩泽。”这里用“补南陔”表示诗人自己可以补益社会,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安宁。

“九重恩拟丝纶诰,百岁香倾琥珀杯”,是李邕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九重”,指皇宫。“丝纶诰”,是古代帝王颁发的诏书。李邕在这里的意思是:他的恩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连皇上都要给他颁诏嘉奖了。“百岁香”,是指贵重的香料。李邕在这里的意思是:他的生命已经到了一百岁高龄,但是他的精神仍然旺盛,他的作品仍然是那么珍贵,那么受人欢迎。

“信笔要书耆硕传,老生不敢让非才”,是李邕对自己才华的评价和自信的表现。“耆(qí)硕”,指年高而有德行的人。这里用“耆硕传”表示关于年老有德的人们的长篇传记。“老生”,是指作者自己。“不敢让”,是不敢推辞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随便地写一些赞颂老人的文章,但我不能拒绝写这些文章的机会,因为我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呢!

这首诗通过对李邕生活态度的描述和对他才华的肯定,表现了作者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的关爱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