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戴曾从埭上过,客裘无柰晓霜多。
西风吹醒还家梦,不是淮河是潞河。
注释:
听鸡 —— 听到公鸡打鸣
十戴 —— 指代作者自己
曾从埭上过 —— 我曾在河边走过
客裘无柰晓霜多 —— 客居他乡,寒冷的早晨被露水打湿了衣服
西风吹醒还家梦 —— 西风把回家的梦吹醒了
不是淮河是潞河 —— 这不是淮河,这是潞河
十戴曾从埭上过,客裘无柰晓霜多。
西风吹醒还家梦,不是淮河是潞河。
注释:
听鸡 —— 听到公鸡打鸣
十戴 —— 指代作者自己
曾从埭上过 —— 我曾在河边走过
客裘无柰晓霜多 —— 客居他乡,寒冷的早晨被露水打湿了衣服
西风吹醒还家梦 —— 西风把回家的梦吹醒了
不是淮河是潞河 —— 这不是淮河,这是潞河
【注释】 竹楼:一种用竹子搭建的小屋。厂:即“厂”,这里指代梧州。 卤莽:粗鲁、草率。国计:国家经济,指国家财政收支。渔樵:渔民和樵夫,泛指劳动人民。魏阙: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全诗四句八句相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竹楼山郭外”,点出地点,写诗人在山城外竹林中的小居所。第二句“隐几独中宵”,点出时间
【注释】 重泛:再次游历。彭蠡湖:古称彭泽湖,今名鄱阳湖。匡庐:庐山的别称,在江西。千崖霜叶稀:形容庐山千山万岭,树木葱茏,但秋天时霜叶凋零已稀。回望匡庐诸峰:回头看看庐山群峦。 【译文】 再来到这彭蠡湖上游玩,只见眼前万顷雪浪翻滚。江山依旧,物候却不相同,白鸥全不管这些事,仍在这里来来往往,悠闲地在钓鱼矶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怀之作
诗句释义: 1. 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 “节钺”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余威铲大藤”意味着用权力扫除了大藤,可能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清除了叛乱或不稳定因素。 2.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 “乾坤”指天地或宇宙,这里形容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般重要。 - “双石阙”指的是祠堂建筑的两个部分,象征着庄严和权威。 -
【注释】 华表石:即华表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县东南。嵯峨:高耸的样子。碧波:指长江水色。晴烟:指晴朗天空中的云气。穷野望:极目远眺。地险:地形险要。屯营列:指驻军。时平:太平无事。干戈:武器。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时作者为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与友人游华表山。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四句描绘了华表山上的景色,以“巨石”“长江”“晴烟”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其雄伟壮观
以下是对《集杜五首·其五·将发梧州》逐句的解读: 1. 行色秋将晚 - 季节背景:秋天,象征着收获与萧瑟。 - 情感表达:作者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感慨,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青山空复情 - 自然景观:青山,代表了自然的美景。 - 情感寄托:作者通过“空复情”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3. 吏人桥外少 - 社会环境:桥外
【注释】 集杜五首 其四:竹楼晓起。 连屋:《汉书·扬雄传下》载:“子云少而好赋,所谓‘家兄具酒,待君对饮’者,盖谓《甘泉》、《河东》也。”此以“书”比诗,故言“床上书”。 水向城:指水流经城外。《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客止。沔彼流水,朝宗于祢。”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毛《传》:“沔水东流,入于江汉,谓之客,犹诸侯朝聘之礼也。沔,水名。祢,国名。” 秋窗犹曙色
诗句原文: 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翻译: 在辽阔的田野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烬,长路上的野草一半已经变绿了。 柳树开始发芽,呈现出新的绿色,黄色的小鸟突然显得可闻。 山涧的水声和渔船的铃声交织在一起,人烟在远处的鹄亭旁边隐约可见。 我站在高处远望着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南中国海洋。 注释: - 旷野:
解析: 1 晓雨:早晨的雨。 2. 山雨连江白:描述山中连绵不绝的雨水使得江水显得格外洁白,突出了山雨的连绵和壮观。 3. 凉飙动竹扉:秋风带着凉意吹动着竹门,暗示了秋天的氛围。 4. 樯乌冲浪发:大船在波浪中挣扎,乌鸦被惊扰飞起。这里的“樯”指的是船上的桅杆,“乌”指乌鸦,“浪发”则形容海浪拍打的情景。 5. 新雁挟云飞:新到达的雁鸟伴随着云朵飞翔,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6. 行李经宵湿
重访冰井寺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杖藜成独往,今古意茫然。 注释: 1.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 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寺庙,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2.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 在新的时节里,振翅飞翔,放眼望去,依旧是那些古老的山川。 3.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 在这辉煌的寺庙中
注释: 1. 水阔苍梧野:水波浩渺,苍梧野。 2. 秋风已飒然:秋风已经吹得很猛烈了。 3. 浮云连海岱:浮云连接着海与泰山。 4. 楼阁倚山巅:楼阁依傍在山顶。 5. 把酒从衣湿:举杯痛饮,衣服都被弄湿了。 6. 频游任履穿:频繁游览,鞋子都磨破了。 7. 乾坤万里眼:广阔的天地,万里之远的眼睛。 8. 恣意向江天:任意向江天伸展。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一首五律诗,诗人以重游故地为由
菡萏双枝映水明,素香恬淡不胜情。 自怜一段看花兴,入夜忽闻风雨声。 注释:荷花的花瓣在水面上倒映出来,显得特别明亮,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我因为欣赏荷花的美丽而产生了一种看花的情趣,直到夜晚突然听到风雨的声音,我才意识到原来已经过了花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画面。诗人在雨夜中独自欣赏着盛开的荷花,感受着荷花的美丽和香气,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然而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自然景色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1. "几枝临水复临堤,灼灼东风日又低" - "临水"和"临堤"描述了桃花的位置,即它们既靠近水面,又靠近河岸。这里的"几枝"可能指的是一簇或数株桃花。 - "灼灼"是形容词,形容桃花鲜艳明亮。 - "东风"指的是春风,是自然界中温暖和煦的风,通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日又低"意味着太阳即将落山,这里可能是指傍晚时分。
【注释】 杜鹃花:一种鸟,叫声如“姑一姑一”,故有“杜鹃啼归”的说法。 春来无处不芳菲,何独南漪品格稀。 芳菲:花草树木的香气和色彩,这里指春天的气息。 何独:为何独自如此? 南漪:南方的水波。 孤客却疑花解语,向人频道不如归。 孤客:孤独的旅客。 向人频道:对着人们说话。 频道:指声音、语言。 赏析: 这首词是写杜鹃花不畏寒冷,始终为报春而啼叫的。词人用拟人的手法
【注释】 城馆:指诗人的官舍。江州:指江西九江,作者曾任江州刺史。孤亭:即孤山亭,在今江西九江。万岫:形容群山重叠。青:绿。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分:分布。万岫青:形容群山苍翠。此夜:指今夜。弦上语:琵琶声。不堪听:不能容忍听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写自己今夜听到琵琶声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听到琵琶声时的心情变化
【注释】 落花:比喻人生易老,青春不再。花时:花开时节。忍独醒:独自忍受酒醉的苦楚。化机开落几曾停?造化之机,有开有落,何时能停歇? 【赏析】 《落花》是李商隐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以落花自喻,抒发了人生易老的感慨。“每到花时忍独醒”,点明“落花”之意;“化机开落几曾停?”则写“落花”之因,即花开花落的循环不已;“落花还有开花日”,说明花虽然凋谢,但并非绝灭,仍有重新开放之日;“雪鬓何时得再青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分析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感旧”要求赏析,赏析的重点是诗句,注意从关键词语入手,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即可。 “漫游曾到骆瓯西”,诗人曾经游历过骆越地区;骆越古国在今广东一带。“万事关心醉懒题”,诗人对世事的关心和忧虑,都通过醉懒的题诗来表达。“风雨渐多春渐老,绿阴浓匝乱莺啼”,春天的景色是美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