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诗句原文:
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翻译:
在辽阔的田野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烬,长路上的野草一半已经变绿了。
柳树开始发芽,呈现出新的绿色,黄色的小鸟突然显得可闻。
山涧的水声和渔船的铃声交织在一起,人烟在远处的鹄亭旁边隐约可见。
我站在高处远望着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南中国海洋。
注释:
- 旷野: 广阔的田野或原野。
- 残烧: 指夜晚的余烬仍在燃烧。
- 长途: 长时间的行走。
- 草半青: 草地的一半已经变绿。
- 柳条初动色: 柳枝开始发芽,颜色变得鲜绿。
- 黄鸟: 黄色的小鸟,常被认为代表春天的到来。
- 涧水: 山间流淌的小溪。
- 鱼扈: 渔船。
- 鹄亭: 古代的瞭望台,这里用来象征人烟稀少的地方,可能是一个观景台或驿站。
- 渺渺: 形容距离遥远,模糊不清的样子。
- 南溟: 指南中国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诗中的“旷野”与“长途”形成了广阔的背景,而“残烧”、“草半青”则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人烟”象征着人类活动的痕迹,与“鹄亭”相映成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主题。最后,诗人通过对远处景色的远眺,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向往远方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