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书连屋,篱边水向城。
秋窗犹曙色,虚阁自松声。
起晚堪从事,幽居不用名。
远山回白首,长啸一含情。

【注释】

集杜五首 其四:竹楼晓起。

连屋:《汉书·扬雄传下》载:“子云少而好赋,所谓‘家兄具酒,待君对饮’者,盖谓《甘泉》、《河东》也。”此以“书”比诗,故言“床上书”。

水向城:指水流经城外。《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客止。沔彼流水,朝宗于祢。”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毛《传》:“沔水东流,入于江汉,谓之客,犹诸侯朝聘之礼也。沔,水名。祢,国名。”

秋窗犹曙色:杜甫《早秋叹三十八韵》:“秋窗明皎洁,曙色清辉光。”

虚阁自松声:语本王维《冬日置酒》:“树影萧萧帘幕寒,清霜昨夜堕庭树。淡烟微月拂檐牙,不辨江乡行路赊。”此句意谓:我虽居幽处,但听松涛、闻风声,犹如身临山野。

起晚堪从事:杜甫《初月》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起来搔短发,知是经年别。”“堪”字下得妙,见出诗人在困顿中仍勉力支撑,不甘示弱。

幽居不用名:语本刘孝威《赠郭给事》诗:“幽栖岂用名,静境无由喧。”

回白首:语本《世说新语·言语》载:“桓公卧语曰:‘作此寂灭,为复如何?’顾长康曰:‘人言士龙作晋兴百六宫,意似甚利,然终非盛事。’”又《晋书·阮籍传》:“籍常潜济,或闭置空室中久自反论。”

含情:语本苏轼《次韵章传道会心之作》诗:“坐觉平生万缘尽,始知身在百忧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前半首写隐居生活情趣。后半首写隐逸情怀。整首诗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和追求。

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第一句“床上书连屋”,写诗人起床后,坐在书房里读着书;第二句“篱边水向城”写诗人看到窗外的景色;第三句“秋窗犹曙色”,写诗人在秋夜读书时看到的窗外景色;第四句“虚阁自松声”,写诗人听到外面传来的松涛声。这四句话,一气呵成,意境优美。

“起晚堪从事”,意思是说,虽然起得晚了一些,但我仍然坚持要工作。“堪”字下得妙,见出诗人在困顿中仍勉力支撑,不甘示弱。“幽居不用名”,意思是说,我虽然居住的地方很僻静,但是我并不在乎名声。“不用名”三个字写得很有分量。

最后两句“远山回白首,长啸一含情”,意思是说,我看着眼前的山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我看着眼前的山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亲人。这里的“回”字和“含情”两个字写得特别巧妙,它们不仅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而且也使整个画面更加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