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僧牢落,登临意惘然。
江流天地外,晚景卧钟边。
宫阙通群帝,虚空不离禅。
上方重阁晚,自有一山川。
【注释】
1.集杜五首:杜甫的五首诗,《秋兴八首》《登高七律》等。
2.大雄寺后阁:即指大雄寺,在成都。后阁为寺院建筑,位于山顶上,故名。
3.古寺僧牢落:古寺中的僧人,生活孤寂。
4.登临意惘然:登上高处,心中茫然无定。
5.江流天地外:江流远远流去,似乎已超出天地之外。
6.宫阙通群帝:宫殿和城楼连接着许多帝王。
7.虚空不离禅: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在“空”中,而“禅”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
8.上方重阁晚:上面有重重叠叠的楼宇,黄昏时更为美丽。
9.山川:指山和河流,也泛指自然山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冬游蜀地成都大慈寺时写的。当时他正处在政治生涯中一个较为低潮时期。诗人登上大慈寺的后阁,放眼四顾,看到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面对这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他感慨地说:“江流天地外,晚景卧钟边。”他感叹大自然的壮美,同时更感伤自己的身世飘泊,心情惆怅。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登上大慈寺后阁所见之景。“古寺”二字点明了寺庙的历史久远;“僧牢落”则写出了寺庙中的僧人生活孤独、寂寞。三、四两句写远景,江水浩渺,流经天际,晚霞映照在钟楼上,显得格外美丽壮观。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暗含着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
后两句是诗人的抒情之作。诗人站在大慈寺的后阁上,远眺着那层叠起伏的山峦,云烟迷漫的天际,他想到了自己漂泊异乡,仕途坎坷的处境,不由得心绪万千。“宫阙通群帝”,写出了诗人眼前的景象;“虚空不离禅”,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心境。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咏叹之情。诗人登上大慈寺的后阁,放眼四望,看到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面对这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他感慨地说:“江流天地外,晚景卧钟边。”他感叹大自然的壮美,同时更感伤自己的身世飘泊,心情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