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戡乱资神理,匡时在数宁。
遥看古铜柱,汉将至今称。

诗句释义:

  1. 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 “节钺”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余威铲大藤”意味着用权力扫除了大藤,可能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清除了叛乱或不稳定因素。
  1.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 “乾坤”指天地或宇宙,这里形容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般重要。
  • “双石阙”指的是祠堂建筑的两个部分,象征着庄严和权威。
  • “祠宇一中丞”中的“中丞”可能是对祠堂的一种称谓,也可能是指祠堂内供奉的神祇之一。
  1. 戡乱资神理,匡时在数宁。
  • “戡乱”意为平定混乱,这里暗示通过神灵的力量来平定动乱。
  • “匡时在数宁”中的“数宁”可能是指政治上的稳定或和平,意味着通过神灵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
  1. 遥看古铜柱,汉将至今称。
  • “古铜柱”可能是指祠堂前立有一根古老的铜柱。
  • “汉将”指的是古代的汉朝将领,这里可能是在赞扬这些将领的英勇和功绩。
  • “至今称”表示这些将领的名字和事迹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种荣耀。

译文:

我来到韩襄毅公的祠堂,感受到他强大的威望和影响力。他用武力平息了叛乱,铲除了威胁国家的安全的大藤。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庄严而神圣。祠堂内供奉着一位中丞神祇,他的存在为匡正时局提供了力量。我远观那根古老的铜柱,见证了汉将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称赞。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韩襄毅公祠堂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强大威望和历史功绩。诗中通过具体的形象(如节钺、双石阙、铜柱)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韩襄毅公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热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