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雍郊五畤祠,夜通权火树灵旗。
祥麟宝鼎皆符瑞,万岁君王正受釐。

诗名:史记三十六首·其十一《封禅书》

汉帝雍郊五畤祠,夜通权火树灵旗。
祥麟宝鼎皆符瑞,万岁君王正受釐。

注释

  • 汉帝雍郊:指汉武帝时期,在雍地(今陕西凤翔)举行的祭祀五帝的仪式。
  • 五畤祠:古代帝王为了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而设立的祭坛,通常在郊外,设有五个祭祀场所。
  • 夜通:在夜间进行的沟通活动,可能是通过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天地沟通。
  • 权火:权宜之计的火种,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行为,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 灵旗:带有神秘图案的旗帜,象征着权威和神圣。
  • 祥麟宝鼎:传说中的吉祥物,如麒麟和宝鼎,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 符瑞:表示吉祥的征兆,如祥麟宝鼎,都是吉祥的预兆。
  • 万岁:祝福君主长寿,万寿无疆。
  • 君王:此处指皇帝或君主。
  • 正受釐:接受吉礼,意味着皇帝得到了神灵的庇佑和认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郑学醇的《史记三十六首》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雍地进行五次祭祀活动的盛况,以及皇帝对神灵的敬畏和对吉祥物的崇拜。诗歌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的迷信和对神灵的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诗中“夜通权火树灵旗”描述了皇帝在夜间通过某种神秘手段与神灵进行沟通的场景,表达了皇帝对神灵的敬畏和虔诚。“祥麟宝鼎皆符瑞,万岁君王正受釐”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得到了神灵的庇护,国家和人民都得到了吉祥和平安。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庄重的氛围,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

这首诗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帝王对神灵的崇拜和迷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