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藻翩翩孙子荆,挥毫犹自气峥嵘。
漱流枕石如终老,何必参军礼数争。
才情超群的孙子荆,挥毫泼墨气吞山。
洗尽铅华归自然,枕石漱流心自闲。
何必官场礼数争,隐居深山乐无边。
山水之间有诗韵,生活处处皆文章。
才藻翩翩孙子荆,挥毫犹自气峥嵘。
漱流枕石如终老,何必参军礼数争。
才情超群的孙子荆,挥毫泼墨气吞山。
洗尽铅华归自然,枕石漱流心自闲。
何必官场礼数争,隐居深山乐无边。
山水之间有诗韵,生活处处皆文章。
【注释】 竹楼:一种用竹子搭建的小屋。厂:即“厂”,这里指代梧州。 卤莽:粗鲁、草率。国计:国家经济,指国家财政收支。渔樵:渔民和樵夫,泛指劳动人民。魏阙: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帝王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全诗四句八句相间,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竹楼山郭外”,点出地点,写诗人在山城外竹林中的小居所。第二句“隐几独中宵”,点出时间
【注释】 重泛:再次游历。彭蠡湖:古称彭泽湖,今名鄱阳湖。匡庐:庐山的别称,在江西。千崖霜叶稀:形容庐山千山万岭,树木葱茏,但秋天时霜叶凋零已稀。回望匡庐诸峰:回头看看庐山群峦。 【译文】 再来到这彭蠡湖上游玩,只见眼前万顷雪浪翻滚。江山依旧,物候却不相同,白鸥全不管这些事,仍在这里来来往往,悠闲地在钓鱼矶垂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庐山后的感怀之作
诗句释义: 1. 节钺临蛮土,馀威铲大藤。 - “节钺”指的是古代帝王或高级将领的仪仗,象征着权力和威严。 - “余威铲大藤”意味着用权力扫除了大藤,可能指的是通过军事力量清除了叛乱或不稳定因素。 2. 乾坤双石阙,祠宇一中丞。 - “乾坤”指天地或宇宙,这里形容祠堂如同天地之间的门户一般重要。 - “双石阙”指的是祠堂建筑的两个部分,象征着庄严和权威。 -
【注释】 华表石:即华表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县东南。嵯峨:高耸的样子。碧波:指长江水色。晴烟:指晴朗天空中的云气。穷野望:极目远眺。地险:地形险要。屯营列:指驻军。时平:太平无事。干戈:武器。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时作者为湖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与友人游华表山。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开头四句描绘了华表山上的景色,以“巨石”“长江”“晴烟”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其雄伟壮观
以下是对《集杜五首·其五·将发梧州》逐句的解读: 1. 行色秋将晚 - 季节背景:秋天,象征着收获与萧瑟。 - 情感表达:作者表达了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感慨,可能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青山空复情 - 自然景观:青山,代表了自然的美景。 - 情感寄托:作者通过“空复情”表达了一种对于自然的无限眷恋和深深的怀念。 3. 吏人桥外少 - 社会环境:桥外
【注释】 集杜五首 其四:竹楼晓起。 连屋:《汉书·扬雄传下》载:“子云少而好赋,所谓‘家兄具酒,待君对饮’者,盖谓《甘泉》、《河东》也。”此以“书”比诗,故言“床上书”。 水向城:指水流经城外。《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客止。沔彼流水,朝宗于祢。”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毛《传》:“沔水东流,入于江汉,谓之客,犹诸侯朝聘之礼也。沔,水名。祢,国名。” 秋窗犹曙色
诗句原文: 旷野犹残烧,长途草半青。 柳条初动色,黄鸟乍堪听。 涧水通鱼扈,人烟傍鹄亭。 凭高时一望,渺渺尽南溟。 翻译: 在辽阔的田野上,还残留着昨晚的余烬,长路上的野草一半已经变绿了。 柳树开始发芽,呈现出新的绿色,黄色的小鸟突然显得可闻。 山涧的水声和渔船的铃声交织在一起,人烟在远处的鹄亭旁边隐约可见。 我站在高处远望着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无尽的南中国海洋。 注释: - 旷野:
解析: 1 晓雨:早晨的雨。 2. 山雨连江白:描述山中连绵不绝的雨水使得江水显得格外洁白,突出了山雨的连绵和壮观。 3. 凉飙动竹扉:秋风带着凉意吹动着竹门,暗示了秋天的氛围。 4. 樯乌冲浪发:大船在波浪中挣扎,乌鸦被惊扰飞起。这里的“樯”指的是船上的桅杆,“乌”指乌鸦,“浪发”则形容海浪拍打的情景。 5. 新雁挟云飞:新到达的雁鸟伴随着云朵飞翔,展现了春天的气息。 6. 行李经宵湿
重访冰井寺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杖藜成独往,今古意茫然。 注释: 1. 寺忆曾游日,悠悠二十年。 —— 回忆起曾经游览过的寺庙,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2. 振衣新物候,举目旧山川。 —— 在新的时节里,振翅飞翔,放眼望去,依旧是那些古老的山川。 3. 绝胜开金刹,高风仰昔贤。 —— 在这辉煌的寺庙中
【注释】 1.府门驿:指广西的南宁府。浦亭:指广西的浦北县。何使君:名不详,为当地知州。白石洞天:指广西的白石山,是道教胜地。讯:询问。黄曙苍年丈:名不详,为当地有名望的人。 2.双旌:即双节(指朝廷任命官员时所给的两种标志)。浮傅去:意为官运亨通,被调任而去。邂逅:不期而遇。桂江:指漓江河在广西境内的一段,这里泛指广西境内的大江。 3.采药名山得:《新唐书·方技传》载:“太一翁者,不知何氏之子
诗句如下: 非关孙令忆周旋,名利深知负倚门。 何事望尘遥一拜,板舆堪自乐田园。 接下来我将就每一句诗分别进行解读: 1. 非关孙令忆周旋: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与过去的交往或关系已不再是他所期望的那样,他意识到了名利的追逐使他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因此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与人交往。"非关"表示并非因为其他原因,而是纯粹因为他对名利的执着追求。 2. 名利深知负倚门
诗句原文: 屋外稽山山外池,绕池杨柳绿阴垂。 那知佐锻相携意,都入山阳笛里悲。 注释与赏析: - 屋外稽山山外池: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景致,在屋外有一座稽山,山下有一个池塘,环绕池塘的是一片绿柳。 - 绕池杨柳绿阴垂:继续描述了池塘边的景色,绿色的垂柳随风轻轻摆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 那知佐锻相携意:这句可能隐含了某种深层的寓意或情感
诗句: 广武城边旧战场,眼中刘项总茫茫。 译文: 我眼前的景象是刘邦和项羽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模糊不清了。 如果我当年早早地追随苏门山的隐居生活,我又怎么会展现出酒后的狂态呢? 注释: 广武城:一个古老的战场遗址。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他们是秦末时期的两大起义领袖。总茫茫:视线所及之处一片迷茫。苏门:指苏门山,这里借指隐士。郭璞:三国时期著名的学者和道士。青囊书:一种古代的医术书籍。管辂
《晋书十二首》是明代郑学醇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晋朝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人简介: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郑学醇,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氏擅长诗词,其诗作多取材于历史故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感悟。 2. 诗歌原文: 中原回首尽羌胡,王气金陵一丛孤。 却向石城求故节,谁云江左有夷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翠华低拂石头尘 - 这里的“翠华”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石头城”是南京的一个地名。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的仪仗队轻轻地掠过南京的石头城,象征着皇帝的到来。 - 社稷谁为定难人 - “社稷”是国家的根本,“定难人”是指能为国家安定的人。整句话的意思是,国家的未来和安危需要有人来安定。 - 不为功名轻绝裾 - “绝裾”是一个典故,指扔掉官袍,表示不留恋官职。这句话的意思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逐句释义 1. 庾公重作镇荆州:庾公重新担任荆州的职务。庾公,指庾亮,他曾任荆州刺史。 2. 飞鸟翩翩出石头:形容鸟儿轻盈地从石头上飞起。石头,指的是荆州的门户——石门。 3. 屡诏不来缘底事:屡次下诏书召见,但庾亮的却迟迟不见踪影。底事,原因是什么。 4. 月明清兴在南楼:月光明朗,清兴楼(位于南面的高楼)也显得特别明亮。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