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
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
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
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
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
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自兹返鲁道弥尊,弟子三千皆乐育。
当时弟子从者谁,云姓南宫字敬叔。

【解析】

本诗是苏轼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描绘了一幅山中茅屋的景象:山岩峭拔,苍翠欲滴,山中茅屋显得特别清幽。屋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坐着,他的左侧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书卷,右侧摆放着经书与琴棋书画,构成了一个学问渊博的老人形象;后四句为“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描述了一位鲁国儒生的形象:这位鲁国的儒生只有一个人,他头戴礼帽,腰佩玉器,身穿礼服,举止优雅,但言语不多。

【答案】

译文:

峭壁苍崖林朴樕,茅屋土阶最幽独。兀然一老坐其中,左图右书撑满屋。鲁国之儒惟一人,章甫峨峨鸣佩玉。造庐就榻事咨询,容貌恂恂言不足。明堂清庙与郊禋,奥义微文耳相属。乃知圣学无常师,赠言何必劳谆复。

赏析:

此诗写隐者高风亮节,其志趣在于“道弥尊”,其弟子三千皆乐育。诗人以“适周问礼”作结,表明自己虽曾周游列国,求取圣人之道,但最终认识到,圣人之学无师承可依。所以诗人最后发出“赠言何必劳谆复”之慨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