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疑仇俗,怀沙怅独清。
岂知簪绂内,不异薜萝情。
舒啸沧浪晓,观空水月明。
乘流无住著,自在玉壶行。

【注释】

泛舟四首:指《楚辞·渔父》中的一首。此诗以泛舟春日湖面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洗耳疑仇俗:洗耳:古时的一种礼法,表示谦恭。这里说听到不合乎世道风气的声音,就象用水洗耳朵一样感到不快。仇俗:厌恶世俗。

怀沙怅独清:怀沙:屈原在《九章·怀沙》中写自己怀才不遇、忧愁满怀的心情。怅独清:怅然自喜而独自清高。

簪绂:冠冕和官帽。古代文士戴的帽子上插着簪子,所以称做“簪绂”。“簪”、“绂”都是古代的冠饰,也泛指官吏。

不异薜萝情:薜萝:一种植物,叶子像盖篷,可编席,也可制笼。比喻隐士的居处。

舒啸沧浪晓:舒啸:张开口大声呼叫,这里形容放声长啸。沧浪:大江名。指江湖。

观空水月明:指欣赏湖上明月。观:观赏。

乘流无住著:乘流:随波逐流。无住著:不住地漂荡。

自在玉壶行:自在:自由自在。玉壶:古人把盛酒的器具叫做玉壶,这里代指酒杯。《晋书·张华传》:“(张)华尝与诸昆弟登成都君阁,临广莫宫……因叹曰:‘人生居世,譬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赏析:

这是一首借泛舟春日湖面的景况抒写怀抱的诗。《楚辞·渔父》中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句子,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懑和不平的写照,但此诗却写得更为含蓄。

首联“洗耳疑仇俗,怀沙怅独清”,诗人首先表明自己不愿与那些世俗同流合污,他听到不合乎世道风气的声音,就像用水洗耳朵一样感到不愉快。“怀沙怅独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清高,这既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也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颔联“岂知簪绂内,不异薜萝情”,诗人进一步展开自己的胸怀,他认为即使身处官场也无所谓,就像薛萝一样的隐士生活同样令人羡慕。“簪绂”,指官帽和冠饰。“薜萝”,指薜树和萝藤,都是用来编织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居的人的居处。“不异”,意思是没有什么两样。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所处境遇的评价和自我安慰。

颈联“舒啸沧浪晓,观空水月明”,诗人开始泛舟于湖上,他大声长啸,仿佛置身于苍茫的大江之中。他观赏着清澈的湖水和明亮的月光,心情无比舒畅。“舒啸”和“水月”这两个意象相得益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尾联“乘流无住著,自在玉壶行”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乘流”意味着顺流而下,“无住著”则意味着不受任何拘束,“自在玉壶行”则象征着诗人在自由的生活中自由自在。这两句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泛舟湖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志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