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
漏天谁复补?
浊浪更扬波。
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
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

金陵秋兴六首(其一)

一作愁霖唱,寒蛩亦和歌。

漏天谁复补?

浊浪更扬波。

瓮牖嗟薪桂,侯门换绮罗。

沉沉江路黑,时报绿林过。

【注释】:

愁霖唱:指久雨不停。 寒蛩:秋夜蟋蟀的鸣声。“蛩”是蟋蟀的古称。

漏天:指漏尽的天色。

谁复:谁还。补:修补、补救。

浊浪:混浊的波浪。

瓮牖:形容贫贱人家的居室。瓮,陶质圆形瓦器;牖,窗洞。

薪桂:柴火。

侯门:富贵人家。

绿林:山林。这里用绿林为隐者代称。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在深秋时节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以及自己怀才不遇之感的作品。诗以“秋兴”为题,借景抒情,寄寓着忧国伤时之情。

首联写久雨不止,诗人不禁感叹:“这又是愁雨啊!”“寒蛩”也随声附和起来。“漏天”是指漏尽的天色,“谁复”即谁还,意思是说:“这又是谁来修补漏天的屋顶呢?”这两句表达了久雨连绵不绝给人们带来的无穷困苦。

颔联写秋风劲吹,掀起了混浊的波浪。诗人由天气的变化想到国事的安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颈联写富贵人家的生活与贫贱人家的苦楚形成鲜明对比。“侯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绮罗”是富贵人家所穿华丽的衣服。而贫贱人家只有“薪桂”,即柴火。这两句诗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尾联写秋天到来,绿林中的隐士将乘舟而过。诗人借景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沉郁苍凉。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