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
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
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
译文:
残存的柳枝如同新生的柳枝一般,颜色淡黄却依旧坚韧不摧。纵然可以轻拉那柔弱的枝条,但最终还是感到了秋霜的寒意。
少妇们的房间窗户冷清,远征的士兵在漫长的道路上孤独行走。谁能忍受这样的夜晚,不让心灵遥望星空呢?
赏析:
金陵秋兴六首,以季节变换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情感。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勾画出一幅幅秋日里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凉与孤寂。
“残柳如新柳,依然作淡黄”这两句诗,诗人用“残柳”和“新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的无奈之情。虽然柳树依旧生长,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只剩下淡淡的黄色,象征着生命的凋零和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诗句,“纵能牵弱缕,终觉怯繁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无力感。虽然能够牵起那柔弱的柳丝,但最终还是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和霜的侵袭,这种感受让人心生畏惧。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体验,传达出对自然界变化的深深感慨。
“少妇房栊冷,征人道路长。”这两行诗描绘了远离家乡、在外漂泊者的孤独与辛酸。少妇们在寒冷的房间里独自度过漫长的夜晚,而远征的士兵则在漫长的道路上孤独前行。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诗“谁家过巧夕,不忍望银潢。”更是将个人的情感投射到广阔的宇宙空间,表达了对亲人团聚、共享美好时光的渴望。然而现实却让人无法忍受,只能在仰望星空时默默祈祷。这种情感的转变,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示性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