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凋一叶,忽到授衣时。
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
旅况须沉醉,黄花满竹篱。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秋夜”一词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离别的季节。诗人通过描写庭梧凋一叶、寒虫已络丝等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特点。其中,庭梧凋一叶,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寒虫已络丝,则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的消逝。这些自然现象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紧接着,“懒妇未鸣杼,寒虫已络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个秋天夜晚的景象。懒妇未鸣杼,意味着在这个静谧的晚上,人们还未开始忙碌的生活。寒虫已络丝,则描绘了寒冷的天气中,虫子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的景象。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通过寒虫的比喻,传达了人们对生活艰辛、孤独与困苦的感受。
“城高霜信早,夜永漏声迟。”这两句诗通过对时间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城高霜信早,意味着城市的高楼上,霜降的时间提前了;夜永漏声迟,则是指夜晚的时间长、声音慢。这种对时间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更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此诗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象以及人们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曲深沉的挽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