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宵歌管动千门,得似空江酒一尊。
月绕鹊枝低拂席,水摇鸥梦远浮村。
洞箫瑶瑟非今世,鲈脍莼丝且对论。
风物江南殊不恶,悠悠作客信乾坤。
中秋再泛胥江
良宵歌管动千门,得似空江酒一尊。
月绕鹊枝低拂席,水摇鸥梦远浮村。
洞箫瑶瑟非今世,鲈脍莼丝且对论。
风物江南殊不恶,悠悠作客信乾坤。
译文:
中秋之夜,歌声舞乐响彻千家万户,仿佛是我在空荡的江边独酌一杯美酒。
月光如洗,洒在鹊桥上,仿佛是在轻轻拂过我坐席的边缘;水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在远处漂浮着的村庄。
洞箫、瑶瑟这些古代乐器的声音,已经不再是我这个时代能听到的了;鲈鱼、莼菜这些家乡的菜肴,也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我对它们的思念。
虽然身处江南,但这里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并没有丝毫的不好之处,反而让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在何处,都是天地间的一部分。
赏析:
此诗以“中秋再泛胥江”为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夜景。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充满了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
首句“良宵歌管动千门”,诗人以“良宵”二字点明了时间,又以“歌管”二字描绘出了夜晚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和欢乐。接着,他以“动千门”来形容这种喜悦和欢乐如何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得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
第二句“得似空江酒一尊”,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将自己比作一位孤独的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江边,举杯独饮,品味着那份独特的寂寞和清冷。同时,他也将月亮比作一盏明灯,照亮了自己的心灵;将江水比作一面镜子,映照出自己的影子。这种独特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意味。
第三句“月绕鹊枝低拂席”和第四句“水摇鸥梦远浮村”分别描绘了月夜和水乡的美丽景象。前者以“月绕鹊枝”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它如何轻轻拂过自己的席子边缘;后者则以“水摇鸥梦”来形容水面上的波纹如何摇曳生姿,仿佛是在远处漂浮着的村庄一样。这两种景象都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
第五句“洞箫瑶瑟非今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他通过对比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这种怀旧的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性特点,也使整首诗更具有了深沉的意义。
最后一句“风物江南殊不恶”则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土人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他以“殊”字形容江南的美景和美食都不逊色于其他地方,进一步突出了江南之美的独特之处。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感悟。